自由財經

學者︰對中曝險並未降溫

2015/09/28 06:00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情況,曾在去年第三季達到高峰,隨後逐季減少;業者分析,主因應該是服貿協議未通過,使得雙方金融未新增開放;加上金管會下令國銀對中國授信提存率須增至一.五%,使得近期國銀對中曝險速度稍有減緩。

不過,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提醒,雖然對中國曝險降低,但從絕對金額來看,仍是居高不下,頂多只能說是停滯,還沒有真正降溫;由於中國市場具高度不確定風險,主管機關必須更積極降低國銀對中國曝險。

金管會是在二○一○年三月公布「兩岸金融業務往來投資許可辦法」,提供國銀登陸的法律規範;隔年七月再開放國銀OBU與海外分行可承作人民幣業務;二○一二年八月,我國與中國簽署「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外匯指定分行(DBU)可對中國開展金融業務,包括存貸款,甚至投資人民幣金融商品。隨著相關法令持續開放,國銀對中國曝險規模不斷攀升。

根據統計,二○一二年第三季,國銀對中曝險總額為九千六百多億元,佔淨值比重僅○.四三倍;隨國銀紛赴中設分支機構,大幅增加對中國放款及資金拆借等業務,到去年第三季,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高達一.七六兆餘元,佔淨值比重為○.六九倍,創下歷年新高;隨後才逐季降到今年第二季的佔淨值比重○.六二倍。

國銀業者認為,由於兩岸服貿遲未通過,兩岸金融業務沒有進一步開放,以去年底「金銀四會」及剛結束的「金銀五會」,雙方都未觸及市場准入開放議題,也壓縮國銀對中國曝險空間。

另一原因是金管會緊盯每個月曝險變化,依據金管會規定,國銀對中曝險金額不得超過淨值一倍(即一○○%),而金管會更訂下○.九倍的「警示水位」,只要數字一接近,就會被盯上。

金管會更進一步要求,國銀對中國授信屬第一類授信資產,所計提備抵呆帳及保證責任準備提存比率,今年底前應至少達一.五%,預估整體國銀要額外增提一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