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玩殘恐嚇牌 馬拖台灣經濟一起跛腳

2015/06/02 06:00

總統馬英九。(資料照,記者朱沛雄攝)

記者黃佩君/特稿

中韓FTA簽署橫跨去年底九合一大選,台灣社會也目睹原應客觀評估的對我國影響,卻淪為馬政府任意操弄的「政治恐嚇牌」,選前大打恐嚇牌,被戳破後又低調閉口;從ECFA到服貿、貨貿談判,這種誇大衝擊「用過就丟」,下次換湯不換藥「再來一次」,凸顯出馬政府政治掛帥、經濟無能,更拖累台灣經濟隨著馬總統一同跛腳。

去年十一月,中韓FTA甫完成實質談判,在降稅細節都還未公佈前,馬政府就為選舉大打「FTA牌」,不但以六千五百億元的天文衝擊數字恐嚇台灣民眾,馬總統更藉此指責在野阻撓服貿,批評民進黨「葬送台灣經濟」。

但隨國民黨九合一選舉慘敗,中韓FTA草簽後公佈文本,證實對台灣衝擊不如預期,馬政府誇大立即衝擊將近百倍,立時態度轉趨低調,更傳出毛內閣下令「冷處理」;昨中韓FTA正式簽署,總統府僅透過發言人呼籲朝野嚴肅面對,經濟部則空泛提出新聞稿,低調指出「中長期仍有衝擊」。

就事論事,中韓FTA立即衝擊雖僅是馬政府先前恐嚇數字的「零頭」,但仍有台灣可學習或警覺之處。關稅減讓雖不如預期,韓國卻透過不少非關稅項目,要求中國「遵守遊戲規則」,保護韓投資者利益;例如協定中極具分量的智財保護專章,韓國藉此要求中國在著作權、工業設計、網路內容上都須遵守保護規範,徹底封殺中國海盜行為。

相形之下,台海兩國間雖也有ECFA智財協議,但與中韓FTA內容相比簡直是過於「簡陋」,僅能發揮亡羊補牢功效,難以事前嚇阻,對日新月異的網路侵權、盜竊專利是無可奈何。

儘管中韓FTA衝擊不如預期,卻仍不失為借鏡。馬政府恐嚇在先、忽視在後,只知掩飾自身過錯,不知客觀盤點,將一切民生問題都簡化為政治議題,未來約一年的「跛腳馬」,台灣經貿與經濟恐將也跟著「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