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學者︰別拿FTA 挾持貨貿

2014/11/11 06:00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笨蛋!問題不在FTA!」對於中韓FTA完成實質性談判,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與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都表示,台灣經濟的問題根本不在FTA,政府不應該藉此恐嚇人民,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邱俊榮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成長一.五%,以德國進口成長十五%最多,澳洲也成長十一.九%,台灣卻衰退十.二%;若以市佔率分析,南韓在中國市佔率最高,其次是美國、日本、台灣,但這些國家中,除了台灣與中國有ECFA外,其餘都沒有與中國簽FTA。所以,台灣今天經濟上的問題是中韓FTA嗎?如果產業升級沒做,光擔心這個根本沒用。

邱俊榮分析,中韓FTA即使很快完成簽署,也是形式意義大過實質意義,因為中韓FTA爭議的地方很多,包括汽車、鋼鐵都是韓國想要開放的項目,但這些恰恰也是中國想發展的產業;兩方策略有可能是形式上先完成,之後慢慢再談。

邱俊榮說,台灣會如此擔心中韓FTA,是建立在三個前提上,包括台灣仰賴出口、中國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及中韓產業重疊性高。但這些都有值得檢討之處,因為台灣就是過度重視出口,薪資不敢調,無法兼顧內需,這樣的邏輯是對的嗎?

另外,如果真的認為台韓產業重疊太高,他們降價我們也要降價,那豈不是讓重疊性更深?重點應該放在台灣如何在經濟上走出自己的路。

林向愷也認為,今天只是人家降了一點稅,台灣沒降,台灣就玩完了嗎?若是如此,顯示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只有價格。馬政府該檢討的是台灣產業轉型喊這麼久,轉到哪裡去?不能以此要脅要讓服貿過關、加速貨貿談判。

林向愷說,韓國在與美國、歐盟簽署FTA前,已建立自己的技術、品牌與行銷管道,才可無後顧之憂地去與各國洽談FTA。但這些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馬政府不做,成天在一些無法操之在我的地方打轉;台灣產業的技術優勢也因為海外生產比重越來越高而逐漸弱化,台灣下一步要往哪裡走?好像就只有簽貨貿、服貿,如果自由化、國際化可行,台灣早就過幸福快樂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