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自經區爭議大 學者10大質疑

2014/06/07 06:00

自經區系列座談會六日在台大社科院國際會議廳舉行,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左起)、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鄭秀玲、稅改聯盟發言人洪敬舒、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等人與會座談。(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台大經濟系昨舉辦「自經區系列座談會」,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綜合各方意見,提出十大質疑,強調自由經濟示範區將影響民眾就業、就醫及國家安全,且對農業有嚴重衝擊等。她建議,目前已有「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等,好好推動即可,無須再通過自經區條例。

學者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之解讀

其他條例可用 不需自經區條例

鄭秀玲表示,政府推動自經區的方式,就像推動服貿協議一樣,都只講好的一面;但任何政策都有人得利、有人受害,政府不講受害的部分,她只好再出來當烏鴉,提出十大質疑。

首先,服貿、貨貿和自經區相互矛盾,貨貿協議就是關稅減讓,自經區免徵關稅很奇怪,可能影響別國和我們簽貨貿;且我方自動解除對中國農產品和工業產品的管制,未來中國可能不會與我們進行貨貿談判。

其次,自經區的運作有問題,圈定的範圍太大,自由貿易港區、農業科技園區、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等都是示範區,且各地方政府可申設自經區,可能浮濫進行土地徵收;國發會主委管中閔雖曾表示,將剔除條例中土地徵收等相關文字,但送到立法院的條文並未刪除,未來怎麼改不得而知。

鄭秀玲表示,自經區對民眾就業也有嚴重衝擊,大量中國人士可能以「假白領、真藍領」來台。自經區開放國際醫療機構可以營利,也影響民眾就醫、且不利生技產業發展,並破壞醫院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此外,自經區開放外籍律師、會計師、建築師來台,以合夥或法人型態設立或參與投資,將對律師、會計師獨立性有重大影響。

另外,自經區將對農業造成嚴重衝擊,開放國外與中國農產品來台零關稅,台灣農民將面對極不公平的競爭;而開放中國農產品輸入做為食品加工原料,生產出來的食品都掛「MIT」(台灣製),以中國農產品為原料的假MIT,將打擊以台灣農產品為原料的真MIT,對MIT品牌及消費者均有負面影響。

鄭秀玲並指出,經濟部已修正相關辦法,中資投資自經區示範事業,不受現有法規限制;因此,只要將銀行、電信、醫療等敏感產業列為示範事業,就算服貿沒有通過,中資還是可以在自經區經營這些產業,影響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