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復興造船業 韓船受益最大

2025/11/02 05:30

中國是目前全球海運大國,船商為避免未來不確定的港口費變數,可望轉單給排名第二、三的韓國、日本造船業者。(路透資料照)中國是目前全球海運大國,船商為避免未來不確定的港口費變數,可望轉單給排名第二、三的韓國、日本造船業者。(路透資料照)

台船布局智慧船廠 可望分食

〔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雖然川習會後美中「海運休戰」,但業內人士指出,美國復興造船業已勢在必行,而中國是目前全球海運大國,船商為避免未來不確定的港口費變數,可望轉單給排名第二、三的韓國、日本造船業者,而我國的台船目前訂單已排到二〇三〇年,恐無法吃到首波轉單效應,但台船已朝向智慧船廠布局,未來也可望分食轉單商機。

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前台船董事長黃正弘日前指出,目前中國造船市占率近六十%,韓國三十%、日本小於十%,台灣僅〇.五%,未來若中國流失三十%造船量,韓國將是最大受益者。

黃正弘分析,美國要重振造船榮景,至少需要二十五萬名工人,但薪資便宜的外籍人士卻遭驅逐,且美國商船船廠設備老舊、甚至已報廢,短時間要提升產能的挑戰極高,加上美國目前沒有商船供應鏈,得先解決這三大難題才有望復興。

他說,美國造船業在二次大戰前相當蓬勃,但一九二〇年頒布《瓊斯法案》,規定美國港口之間的貨物運輸船隻須由美國建造、美國擁有,且船員至少七十五%為美國公民,以加強國家安全,卻因過度保護本土造船產業,競爭力快速流失,目前全球商船占比僅〇.二%,比台灣還低。

根據英國權威機構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統計,美國船廠手持訂單的總噸數全球占比僅〇.二%,且只有五家仍在運營的造船廠,具有建造「大型」商用船舶能力。業內人士更直言,美國船舶造價比中國、台灣貴上三到五倍。

而台船在萬海、中航訂單加持下,目前在手訂單能見度已達二〇三〇年。黃正弘說,台船目前擴廠機會不大,且造船成本高於鄰近國家,因此台船朝向建置AI智慧船廠布局,未來可把成功經驗轉移、複製到國外,爭取中國船舶外流轉單商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