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記者王孟倫攝)
■王孟倫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日前揭示金融科技發展的五大策略,既然是「發展」,當然主軸是以鬆綁或創新開放為主,相關業者與專家學者自然歡迎;但許多金融科技相關議題,民意代表或輿論卻希望更多的監理、控管,包括:P2P(個人信貸)、虛擬資產、甚至到租賃融資或第三方支付等,都有主張立專法嚴管的訴求。如何取得鬆綁與監管之間的平衡,仍是彭主委的一大挑戰。
前任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卸任之前,曾經說過他最遺憾兩個還沒完成的政策,分別是「虛擬資產」立專法及「BNPL」(先買後付)尚未達成共識,這兩項都跟金融科技有關,也都造成不同程度的「××之亂」,引起社會大眾不滿。
另由於近來不少違法集團利用第三方支付進行詐騙,有專家、學者就建議,是否要提高監理納管;而P2P可以說是爭議金融科技的老議題,仍有民意代表疾呼要立專法,光靠公會自律是不足夠的。
過去許多人批評主管機關太過保守,要求鬆綁、要開放,讓業者走出去,然而,民意代表基於保障民眾權益優先,當然會站在另一面,希望有更好的管理,比如堵詐、防詐,而不是一味的開放。
為了要平衡兩端,這些是否要開放或要納管的爭議金融科技議題,都是朝先自律、先成立公會,先「部分納管」洗錢防制的部分,而非比照電子支付,列為特許產業、接受高度監理。
當然,只有提供「自律」或「洗錢防制」的登記納管,可能還無法滿足外界期待,他國的金融科技發展,往往又很難可以讓我們直接複製,因此更廣泛及多元研議,循序漸進、統合不同意見,或許更適合台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