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利得進補下,14家金控前5月合計獲利奔上2638億元、創史上次高,金融保險指數也一度改寫34年來新高。近來大型壽險喊話金管會,為避免影響財報穩定性,盼接軌IFRS 17時可沿用「覆蓋法」,主委彭金隆以「客觀上無適用條件」,算是潑了冷水;若金管會最終能固守城池,2026年起金控股、尤其是壽險金控,財報將坐上雲霄飛車,車上的投資人可得綁緊安全帶。
彭主委講的很清楚,因台灣還未接軌IFRS 17時,壽險業負債面採用IFRS 4、是固定利率,但資產面自2018年起採用IFRS 9、是現時利率,造成資產與負債不匹配,才允許壽險業可特例做法,過渡期間可採用覆蓋法,即獲利可進入損益、未獲利前列入OCI(其他綜合損益)。
簡單來說,就是出售股票、債券等可列入損益表,未出售前的評價損益則列入資產負債表,直到處分後才列入損益表,這難免會出現洗老股、洗老債等操作,即賺錢列入損益表、賠錢就放淨值;也因此2022年才出現某大壽險公司獲利創高、淨值卻跌成負值的奇觀。
有趣的是,金控5月獲利亮眼背後,似有「護國神山」加持身影;5月台積電賣超前5大券商中,就有3家是壽險金控成員,加上債券ETF等助攻,覆蓋法又再度發揮了奇效,但若拿掉是有可能豬羊變色。
理論上來看,2026年壽險業接軌IFRS 17制度,資產與負債面相匹配後,覆蓋法理當2025年底就得走入歷史,彭主委雖潑了大型壽險冷水,但又稱「業界意見很重要,將從整個國際制度及市場來思考」,業者心情是七上八下、投資人可得自求多福。(高嘉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