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法案補助企業 禁用中國製設備

2024/06/21 05:30

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近日提案,要求獲得聯邦「晶片與科學法案」資金補貼的半導體製造商,不得在其廠房使用中國製設備,以限制北京對美國晶片的影響力。圖為今年三月美國總統拜登參訪英特爾亞利桑那晶圓廠。(路透檔案照)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近日提案,要求獲得聯邦「晶片與科學法案」資金補貼的半導體製造商,不得在其廠房使用中國製設備,以限制北京對美國晶片的影響力。圖為今年三月美國總統拜登參訪英特爾亞利桑那晶圓廠。(路透檔案照)

美跨黨派議員提案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彭博報導,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近日提案,要求獲得聯邦「晶片與科學法案」資金補貼的半導體製造商,不得在其廠房使用中國製設備,以限制北京對美國晶片的影響力。

禁令僅適用美國工廠

根據跨黨派國會議員十八日提出的法案,英特爾與台積電等半導體製造商不得向中國、俄羅斯、北韓和伊朗擁有或控制的實體採購晶片製造設備;但禁令僅適用獲「晶片與科學法案」補貼的美國工廠,不包括半導體製造商的海外事業。

與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布蕾波恩(Marsha Blackburn)共同提案的民主黨參議員凱利(Mark Kelly)發表聲明指出:「在美國振興國內半導體製造業之際,我們必須竭盡所能阻止中國和其他外國實體危害晶片製造設施。」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魯卡斯(Frank Lucas)和民主黨眾議員洛夫格倫(Zoe Lofgren)也在眾議院提出相對應法案。

拜登政府二○二二年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案」,其中的三九○億美元用於補貼在美設廠生產晶片的企業,外加二十五%減稅和總值七五○億美元的貸款與擔保,以重振美國國內半導體產業;獲補貼的半導體製造商已宣布在美投資逾四千億美元,資金也逐步到位,今年電腦和電子產品營建支出激增,增速為該法案通過前的年平均逾二十倍。

晶片法案約八十五%補貼已撥款,多數流向英特爾(八十五億美元)、台積電(六十六億美元)、三星電子(六十四億美元)與美光科技(六十一億美元)。

美國通過晶片法案後引發全球補貼競賽,從歐盟到南韓都推出各自的計畫,以提高國內晶片供應;中國也推出規模四七六億美元的「大基金」三期,目標包括扶植國內晶片製造設備的開發。

上述美國國會議員在聲明中也提及「大基金」第三期和華為在晶片製造設備上的研發,強調若疏於檢查,中國國家補貼與積極的市場策略,可能使中國製的傳統晶片製造設備未來被安裝在美國和盟友的工廠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