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最近八次會議調高政策利率的幅度從3碼逐漸減至1碼,隨著通膨壓力趨緩,外界預期本週將停止升息的看法甚為普遍。(法新社)
◎歐陽書劍
全球主要央行設定的物價年增率目標值多在二%左右,二○二二年歐美國家先後有幾個月接近十%的通膨現象,重挫各國央行的政策信用;因為通膨傷害太深,中央銀行家們明確宣示即使調高利率造成經濟衰退,也在所不惜。物價上漲率已從高點滑落,但停止升息的決定,恐怕還是要由美國帶頭。
美國聯準會去年三月以後,用不到十四個月的時間,升息四.七五個百分點,將維持十餘年的極低政策利率,一舉推升至五%以上。不少國家亦步亦趨,跟著美國的腳步,或緩或速地向上調整。台灣與美、日、歐洲央行本週都召開會議決定貨幣政策,將最早於今晚公布結果的美國,依然是各界關注的重心。
美國此波升息雖然猛烈迅速,可是聯準會最近八次會議調高政策利率的幅度從三碼逐漸減至一碼,隨著通膨壓力趨緩,外界預期本週將停止升息的看法甚為普遍;若真如此,全球升息步伐將更分歧。已對抗通貨緊縮現象三十年的日本,自始就在此次升息循環中掉隊,不必算在其中,但澳洲與加拿大央行分別在六月六日、七日的貨幣政策會議提高政策利率一碼,並未停止升息。
央行調高利率是為了遏抑失控的物價。加拿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在二○二二年六月雖達到八.一%的高點;不過,二○二三年四月已下降至四.四%,比三月的四.三%稍高,但年增率從高點減小的幅度、速度與美國相差並不太多。
加拿大央行預測物價增幅在不久後就能減至三%左右,但仍高於二%的目標,因此還是決定再提高政策利率一碼。美國與加拿大一樣在二○二二年六月達到此波通膨的高點,年增率為九.一%,今年四月減至四.九%,單純從物價變動數據來看,聯準會升不升息都需要有勇氣,以及進一步佐證的數據。
澳洲CPI年增率在二○二二年十二月才達到高點八.四%,今年三月雖下降至六.三%,但已公布的最近數據為四月的六.八%,從最高點僅滑落三個月後又走揚,且遠高於二至三%的政策目標區間。澳洲上週再調升政策利率一碼,顯得順理成章。
各國央行應付來勢洶洶的通膨,升息方式既猛且烈,政策利率的絕對數值雖仍不及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前,可是為了彌補對物價走勢的誤判,升息速度相當罕見,而投資人停止升息或降息的預期,也更為強烈。
相較於前幾次有美國銀行倒閉的壓力,本週央行會議的外在環境意外不多,應能更單純的檢視物價的波動,比較要關心且更難的是判斷調高利率後的滯後效果;物價甚早狂升的美國若停止升息,各國才會更勇於跟進。
分歧其實是轉向的跡象。主要央行去年幾乎一致的快速升息,然後遲疑,今年腳步終於參差;不管本週結果如何,停止升息的時間都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