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 誰的人口紅利?

2022/12/05 05:30

老年人對健康、照護消費只增不減,其他產業也需要人力。總體人力應用問題,依然需要政府傷腦筋。(資料照)

■魏錫賓

人口減少對市場供需都有影響,可是效應因層次、面向而有不同。對國家來說,要思考人口補充與引流的政策;對企業而言,爭人頭的競爭加劇,但人口結構轉變,老年商機還有很長的黃金期。

解決工作年齡人口下滑 無法畢其功於一役

人口老化、少子化成因複雜,牽涉也廣,影響更大,成為國家長期發展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2020年台灣人口數首度減少後,「生不如死」的差距繼續擴大,因此而生的國內需求面強度不足,或可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稍加彌補,然而工作年齡人口數量的下滑,不管是「催生」、「引進外籍員工」或「提高勞動參與率」,都非一蹴即成或能「畢其功於一役」。

根據國發會推估,我國10年後的人口結構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可能突破25%,而15歲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所占比例,也將由2010年代高峰期近75%,減至不到65%,且長期趨勢沒有逆轉的跡象。這一現象,日本及部分工業化國家都曾先後經歷,但並非每個國家都有一樣的失落期,顯有政策效果的差異。

人口紅利轉換 累積資產投資運用是關鍵

2006年國際貨幣基金(IMF)「金融與發展」季刊有一篇加州柏克萊大學經濟系教授Ronald D. Lee與夏威夷大學教授Andrew Mason共同撰寫的文章,探討人口統計的紅利。當時工業化國家出生率與死亡率已長期呈現雙降趨勢,一開始因工作人口逐年增加,而受扶養的兒童逐年減少,使得投資與所得均能快速成長,他們稱這是第一階段的紅利,期間長達50年。然而,當出生率減至一定程度,勞動人口開始下降,則翻轉至第二階段,每人所得的成長減速,而第一階段的紅利轉為負值。

不管人口變數是否過渡到負成長,人口紅利終要轉換,他們認為第二階段的發展紅利來自「累積的資產」,因為人口老化,對未來不確定性提高,為了因應這些轉變,社會整體資產將隨個人儲蓄加速累積,如何應用、投資這些資產,成為永續發展的重點,其中金融體系的健全運作是關鍵之一,而教育等則是紅利期間能否延長的主要因素。

總體人力運用與長照 還要政府一起傷腦筋

從總體的角度來看,人口或人力不足,牽涉政策的因應,而從企業的觀點評估,除勞動力外,也牽涉到消費力的改變。比較不同的是,各產業、個別企業面對的問題不一樣。即使人口減少了、可用人力下降了,老年人口依然逐年提高,2022年65歲以上人口數約400萬,10年後估計將接近600萬,如果消費的基本競爭是數人頭,則未來數十年的老年商機將有增無減。

一般而言,老年人有錢有閒,經濟條件雖然不一,但健康、照護消費只增不減,對經營老年生意的企業來說,正要迎接老年人口紅利。只是老年人的服務,也需要人力的挹注,在薪資水準與工作條件的競爭下,產業的重要性排名,或將再自然調整。至於總體人力應用或是長照善後等大問題,依然是要麻煩政府繼續傷傷腦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