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停滯性通膨〉高通膨+高失業 停滯性通膨多伴隨石油危機

2022/07/04 05:30

1970~1980年代的二次石油危機,帶動物價大幅攀升,美通膨率、失業率均飆破兩位數。(路透)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所謂「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但通膨(inflation)持續上漲的現象。英國政治人物Iain Macleod於1965年將停滯及通膨組合成「停滯性通膨」,用以形容高通膨、高失業率、經濟停滯的現象;1980年代美國前總統雷根競選時,也以失業率及通膨率相加的「痛苦指數(Misery index)」,用以凸顯「停滯性通膨」問題。

過去全球出現「停滯性通膨」現象,大多與石油危機有關,例如1970~1980年代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因中東戰爭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當時原油價格從每桶15美元漲到最高39美元,帶動各國物價大幅攀升,部分國家出現經濟停滯、甚至衰退、失業率大幅攀升的現象。

二次石油危機 美通膨率、失業率飆破兩位數

當時美國歷經失業率、通膨率雙雙飆破兩位數的「停滯性通膨」現象,高通膨率影響財富分配並扭曲價格,高失業率則使國民所得下降。而台灣1980、1981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分別飆至19%及16.35%。不過,當時台灣經濟仍維持成長、且失業率相當低,1980、1981年失業率僅1.23%及1.36%,不符合「停滯性通膨」定義。

對於「停滯性通膨」的形成,經濟學家認為有兩個主因:一是經濟產值因供給問題而減少,例如石油危機造成原油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及利潤減少,導致商品價格上升、經濟成長放緩;二是政府政策不當,例如貨幣政策過度寬鬆或財政政策過度擴張等,導致需求增加、價格上漲等。

為了對抗通膨,近來各國央行紛紛採取貨幣緊縮政策,例如縮減購債、升息等,但利率調高會導致資金成本提高,不利於企業投資及經營,因此,如果升息速度過快,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也會提高。近來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 World Bank)等機構,紛紛大幅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更坦言,大幅升息可能引發美國經濟衰退危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