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清零或共存的演練

2022/05/16 05:30

中國為了動態清零,嚴格封鎖大城小鎮,但卻造成其國內消費凍結,也讓國際供應鏈跳腳。(法新社)

■魏錫賓

中國為了動態清零,大城小城先後嚴格封鎖,激烈防疫而使國內消費凍結,並波及國際供應鏈的連結;其經濟表現,與實施與病毒共存策略的歐美,已見鮮明的對比。在大環境下的個別企業,也因政府政策,而必須擬妥不同的應變方案。

歐美過渡常態途中 中國產能仍未恢復

此次肺炎疫情初起之時,全球共同封城鎖國,需求與供給同時銳減,使歐美2020年第二季經濟重挫,美國較前一季衰退且超過3成,企業亦迅速減雇人力因應需求的降低;當時疫情前景未明,供需雙方均保守以待。只是經過2年的演變,疫苗、藥物均問世,病毒傳染力增強,致死率卻降低,歐美生產面逐漸恢復,需求面經幾波調整,也在往常態過渡的途中。

全球防疫趨勢雖向開放方向行,但中國卻有不同的想法。根據中國上海市政府上週發布的消息,截至5月12日止,「全市9,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達人民幣2,000萬元以上)中,復工4,400多家,占比接近50%。」其中特斯拉復工後,出口約4,900輛整車;上汽集團出口15,000輛整車。可見上海封城規模降低,但企業生產仍然遠低於其產能。

終端消費降低 反回堵整條供應鏈

中國為清零而封城,大企業則以「封廠」生產因應,吃、住、工作都在廠區,避免員工染疫;然而,因封路或運輸成本的提高,供應鏈時而中斷,愈是下游的廠商,愈難穩定生產,再與終端消費的降低,反過來阻塞整條供應鏈的順暢運行。

中國政策再度成為全球物價趨漲的重要因素,不過,3月17日央行理監事聯席會議最近一次召開時,上海尚未嚴格封城,因此認為全球供應鏈瓶頸雖在,卻有緩和跡象。當時最主要的變數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央行認為該事件「對全球GDP直接影響應屬有限」,但「國際制裁措施將使俄國原物料出口受限,造成近期大宗商品供應受阻及價格飆漲,恐有引發各國更廣泛的輸入性通膨之風險,並拉低經濟成長率」。

上海於三月底起封城,中國對傳染性更強的Omicron採嚴格清零政策,使全球經濟再添新變數。在美國聯準會(Fed)5月初的公開市場委員會時,中國的封城成為議題,被認為是加重供應鏈斷鏈危機的重要因素。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會後記者會中還強調貨幣政策無法解決供給面的衝擊,並認為中國封城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都使通膨更為惡化,也更難處理。

中國逆向封城 企業須增應對風險空間

個別企業很難獨善其身,尤其是透過供應鏈的連結後,將更有面對大結構的無力感;政策與總體環境均會影響企業的營運,中國再度大規模封城,使在困境中求生的個人與企業,都將深刻體會疫情最直接的衝擊。

對比愈鮮明,愈容易梳理出彼此的因果關係;中國逆向封城的效果與影響,將會更加清楚的呈現。既然外在環境危機四伏,政策經常不若預期,企業經營不得不多增應對風險的迴旋空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