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國銀海外踩雷〉控管海外授信風險 銀行緊盯中港疫情變化

2022/04/18 05:30

近半年來本國銀行海外分行之獲利及逾放比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近期中國、香港疫情再起,銀行業者須緊盯客戶是否有還款能力。 (路透)

本國銀行海外授信風險升溫,檢視當前及展望未來,哪個市場或區域的風險最大?金管會表示,每個市場都會有風險,目前並沒有集中在特定國家。不過,近期中國、香港疫情再起,銀行業者須加強風險控管,緊盯是否影響客戶還款能力。

今年是升息元年,原本各界普遍看好國銀今年獲利表現,但另一方面,國際政經風險等各種利空湧現,大大增加不利變數,畢竟,若國銀不慎踩雷、將直接侵蝕獲利。

海外分行逾放 高於國銀整體平均

首先,國銀有四大獲利引擎,分別是國內總分行、海外分行、OBU及中國分行。其中,若以最近五個月來看,海外分行的逾放比,去年10月為0.37%、11月為0.31%、12月0.28%、今年1月0.28%及2月0.4%,均高於整體國銀逾放比的0.19%、0.19%、0.17%、0.16%及0.18%。

至於獲利方面,今年1月、2月的月增率,也分別減少了17.6% 、3.2%。

民營金控主管表示,國銀海外分支機構(含子行、分行)放款餘額約3兆多元,前三大國家或地區依序為中國、香港及美國,另外,東南亞國家也是海外放款重點區域。

該主管表示,若以國家別來看,國銀放款部位最多是中國,但其情況較為特殊,因為中國並不歸類在海外分行,主要放款來源是中國分行及OBU(國際業務分行);另一方面,對中國另訂有曝險占淨值比之「門檻」,且授信必須提列「備抵呆帳」1.5%。

防範風險 對中國放款有控管

其次,若從獲利表現來檢視風險,國銀海外分支機構去年12月底在中國獲利衰退14.7%,在香港也衰退6%,並創五年來新低紀錄。

對此,金管會官員說明,去年底中國、香港獲利雙雙下跌,主要是提列較多的備抵呆帳,提早因應風險準備,加上基於審慎原則,授信案件降低、進而使得利息淨收益減少,這也意味這兩個市場風險確實比較高,但仍在合理範圍內,授信品質尚屬良好。

政經衝擊 緊縮對香港放授信

在香港方面,國銀主管表示,受到美中貿易戰、「港版國安法」等政經動盪事件以來,不僅衝擊香港的亞太金融中心地位,加上今年疫情大爆發等衝擊,海外分行基於風險考量,更大幅緊縮在香港授信放款,就連國際聯貸案件也銳減,寧可少賺點、也不希望踩雷。

官員強調,由於近期中國及香港疫情再起,尤其中國採取嚴格封城手段,可能影響國銀授信客戶之還款能力,進而影響國銀授信品質,應密切注意。

銀行局強調,國銀辦理海外授信案件,應遵循金管會規定及銀行公會之徵、授信準則,包括:海外地區徵授信及貸後管理措施,尤其,切實掌握授信資產實際損失情形,依穩健原則就資產評估結果,覈實提列備抵呆帳,及確實執行債權保全措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