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示警 5大結構鬆動 恐誘發通膨上揚

2021/09/08 05:30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摘自央行臉書)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在最新一期銀行家雜誌發文探討「消失的通膨」(Missing Inflation)現象,他示警長期以來抑制通膨的五大結構因素鬆動,將誘發通膨上揚,全球央行都須審慎面對。

陳南光指出,過去三十年全球物價穩定,金融海嘯後全球也沒有讓通膨上揚,主要是全球化效應、老年人勞參率增加、電商快速成長、央行控制通膨與逆循環商品與勞務通膨率仍低等緣故。

但最近這些抑制通膨的長期結構性因素已鬆動。陳南光說,美中貿易戰及疫情爆發,「去全球化」趨勢加速進行並暴露全球供應鏈脆弱性,過去透過全球化建立更有效率的商品和勞動力市場及抑制通膨的力量已逐漸被削弱。

此外,嬰兒潮世代退休,勞動力短缺問題逐漸浮現,導致全球性薪資與通膨上升,而此次疫情之後的量化寬鬆措施、加上最近通膨與通膨預期逐步升溫,也都是會誘發通膨上揚的情境。

陳南光指出,主要央行如美國聯準會(Fed)釋出可容忍更高與更持久通膨訊息,也使央行抗通膨的公信力正在削弱,將扭轉過去數十年低與平穩的物價走勢。

台灣目前通膨尚屬溫和,但陳南光認為,主要已開發國家的通膨走勢及貨幣政策效果會經由商品及勞務貿易、國際金融交易及資本流出入等管道,外溢到其他國家,尤其是小型開放的新興經濟體,都是全球的央行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日前曾表示,相較於美國通膨率來到五、六%,Fed都認為是短期現象;台灣連二%不到,算是相對溫和;加上台灣也沒有發債、貨幣政策不是超寬鬆,且經濟沒有過熱,外界預期二十三日央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將維持利率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