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觀測站》國銀對中國曝險部位 節節下降

2021/08/24 05:30

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在今年第二季跌破「兆五」,降至1兆4664億元。(記者王孟倫攝)

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在今年第二季不僅跌破「兆五」,降至1兆4664億元;尤其,對中國曝險占淨值比重,更是從2018年第3季起,節節下降至2021年第二季的37.1%,顯示國銀業者對中國市場大幅降溫,且積極分散風險,不再一窩蜂西進。

曝險指的是三大項目,授信、投資及同業拆借,其中,又以前兩項最受到外界關注矚目。而國銀為中國曝險之計算,是以國銀為主體,也就是說,除了在中國分行據點外,只要對中國地區企業進行授信或投資,像是海外分行或OBU,都算是對中國曝險。

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國銀西進掀起熱潮,始於馬政府執政時期,在2009年11月雙方簽署「兩岸金融MOU」,然後,從隔年起,國內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積極往中國市場設點,當時的市場及媒體,都把兩岸議題或中國題材當成「萬靈丹」,彷彿沾上一點邊,就能夠神功護體、大賺特賺。

由於國銀拚命往中國跑,代表著風險過度集中,有鑑於此,金管會訂出相關規範,限制國銀對中國曝險部位占淨值比重不能超過100%,否則就是違規;而國銀對中國曝險占比最高峰是出現在2014年第4季,當時曝險金額高達1兆7766億元,比重高達68%。

隨著第三次政黨輪替,2016年蔡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風險分散,並端出金融新南向,起初2016-2017年,對中國曝險占比有跌有漲,但整體趨勢是往下走;尤其,2018年第3季起出現重大轉折,當時占比為54%,然後一路連續10季下滑,雖然第11季打平,但第12季、也就是今年第二季繼續衰退,創史上最低比重。

從主客觀因素來看,國銀對中曝險部位大幅下降可以預期,除了疫情帶動中企風險攀升、美中關係降至最低點,新南向國家也帶來排擠效果,國銀紛紛改到東南亞設點;尤其在馬政府那段時間的西進熱潮後,想要去中國賺錢的國銀業者,早就完成設立據點,熱度不再,這也是對中曝險節節敗退的原因。(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