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防疫生活的變與不變

2021/06/07 05:30

因應疫情,59%餐飲業都提供外送或宅配服務,有些連鎖餐館主打外帶外送優惠服務。圖為瓦城。(資料照)

■魏錫賓

國外疫情雖有起有落,但隨著疫苗施打,生活準備恢復新常態;國內在三級警戒後,新一波遠距生活正在發酵。有些改變是趨勢,不同產業的產值或有增減,線上交易占比均持續增加;有些是暫時的需求,防疫用品搶購潮未重現,就在呈現台灣現狀與去年的國外封鎖期不一樣。

傳產產值年減逾1成 資訊電子業年增近1成

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我國維持3%以上的正成長,因5G、物聯網、AI等科技應用引入,又有居家辦公等遠距商機,資訊電子產業產值年增9.8%,其中晶圓代工、IC/晶圓測試、伺服器等產值均為歷年新高,但產業走勢兩極化,傳統產業年減10.3%。除了電子產品外,根據經濟部統計,防疫所需的居家生活及防疫醫療等相關產品需求更殷,感測器產值年增達130%,製造口罩所需的不織布增加36.2%,室內健身器材也提高35.7%。

防疫改變生活型態,進而影響商品需求種類及交易方式。從國外經驗可以發現,病毒掩至前,消息面先衝擊金融市場;一旦惡夢成真,在防疫優先考量下,大眾被迫或自發的限制移動,因居家而大量搶購生活所需及防疫醫療商品,而為了遠距工作、學習及娛樂等,電子設備也必須添加。疫情向中長期發展後,對經濟的衝擊逐漸淡化,後期則要開始營造疫後生活,而延後的建設、中斷的交流、日常生活的節制,都有重新啟動的契機,所需商品就再有了一次轉折。

不再搶購口罩 遠距電子商品續增

國外歷經封城鎖國高峰期,在疫苗於去年底開始施打後,疫情雖有起伏,但走勢大致平穩,陸續有恢復正常生活的規劃,也影響了企業備料因應的方向。若以我國出口觀察,2019年美中貿易戰使我國電腦及週邊裝置出口大增,2020年新冠病毒帶動遠距商機,出口續增19.8%,達106億美元,2021年成長動能不減,1至4月出口33億美元,年增19.9%;傳統產業中,除了防疫所需商品及原物料外,橡膠、紡織、金屬、塑化及鋼鐵等在2020年出口雖多有2位數的下降,不過,2021年前4月已大幅反彈。

我國疫情重災期來得慢,2021年5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除停課外,各縣市更紛紛規定餐飲業禁止內用等嚴厲措施,不過,國外已有疫苗問世,國內防疫醫療商品充足,商品需求與去年疫情散播初期或國外疫情嚴重時已有差異,口罩不再搶購,而遠距生活所需的電子商品等採購,則在增加。

外帶外送服務 59%餐飲業者加入

除了商品消費種類受影響,線上交易趨勢則更確認。根據經濟部統計,2021年第一季我國零售業網路銷售額占零售業比重提高至9.1%,且銷售額年增15.4%,優於實體通路的表現;餐館業及飲料店業中有提供外送或宅配服務的業者占比,從2018年40.1%提升至2021年的59.0%。三級警戒後,中小餐館已跟王品、瓦城等連鎖餐館一樣,更為駕輕就熟地提供優惠,主打外帶外送服務。

2020年武肺疫情前,各國對經濟展望大致樂觀,在疫情散播後,經濟在人心惶惶的第二季陷入谷底,後來疫情雖在第四季與2021年第一季再擴散成高峰,但經濟並未隨之重挫。疫情改變生活型態,而疫情中的生活也一直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