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金融業的新冠迷情

2021/05/31 05:30

韓國疫情雖未緩和,但因半導體等商品帶動出口,股市維持高檔。 (歐新社)

■魏錫賓

荷蘭股市雖因疫情擴散而重挫,但在2020年10月底後,股市一路走高。 (法新社)

我國正受苦於新一波武肺疫情的肆虐,從過去一年多來疫情較嚴重國家的情況觀察,經濟表現與確診人數、政府防疫措施有關,前者左右心理面,後者的封鎖與紓困措施則有立即、直接效果。經濟受新冠病毒影響的不確定性仍高,但金融業雖有風險,尚無危機,而股市表現,也未必會因此受到重擊。

首季獲利爆發 台灣金融業有風險沒危機

2020年新冠病毒向全球擴散,大眾生活經歷嚴格管控期,消費或有意或被迫緊縮,初期且有供應鏈再連結的障礙,使各國經濟均受衝擊;不過,與過去幾次金融危機不同的是,多國股市在巨幅振盪、短暫修正後,反而迅速突破歷史高點,不僅為證券業迎來榮景,且使依賴投資的保險業獲利更為可觀。

金融業中規模最大的銀行業以利息、手續費及投資等為主要收益,業績表現更直接受實體經濟牽制。根據中央銀行統計,我國銀行2020年稅前淨利約3,140億元,較前一年大減近500億元,除利息淨收益因利差下降而減少外,海外分支機構也受美元利差降低等因素衝擊,2020年獲利僅有451億元,較前一年減少了約280億元,而今年第1季,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獲利較前一年同期再下滑約20%。

金融業的不同表現,與疫情的發展、政府的因應措施有關。我國2020年雖維持3.11%的經濟成長率,但多數國家均呈衰退,且各國央行多以調降政策利率支撐景氣,所以銀行海外獲利與利息收益均減少。歐洲議會近日針對武肺疫情對銀行放款衝擊的研究後,就認為此次災害與過去危機不同,並列出3大特色,分別是不同產業受衝擊程度有極端差異、政府史無前例的大規模介入與紓困措施,以及高度的不確定性。

半導體帶動 韓國失業率微降

我國疫情轉趨嚴峻,如何發展尚難以預測,但部分國家的經驗,或值得參考。韓國每日新確診病例從2020年11月中以後,就均多於350人,並曾在2020年12月達到1千多人的高峰,但因未大規模封城,失業率僅一度微升至4.5%。即使疫情未緩和,但因半導體等商品帶動,出口恢復高度成長,2021年4月就業人數已增加至2,721萬人,創近6年多的最大增幅,失業率也微幅下降至4%。

韓國2020年經濟僅負成長1%,韓國央行上週調高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4%,股市則在2020年3月創下10年低點後持續走高,11月以後不再隨著疫情搖擺,目前維持在歷史高檔。

確診人數增加 荷蘭股市一路走高

歐洲的荷蘭2020年9月29日每日確診人數首度超過3千人,並在10月底超過1萬人,達到第1波的高峰,其後雖有高低起伏,但均未低於3千人。荷蘭股市也在2020年3月疫情於歐洲擴散後重挫,然後反彈,雖曾再隨確診人數增加回檔,但在2020年10月底後,不管疫情如何變化,股市大致一路走高。

金融業今年第一季獲利爆發,且本國銀行的資本適足率繼續提高,抵禦逆境的能力已強化,從國外的經驗或可預測,只要疫情不呈發散式擴散,金融業應該是有風險沒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