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台灣2021年銀行論壇〉數位貨幣見解有歧異 學者憂台灣慢半拍

2021/05/10 05:30

中國積極推展數位人民幣,恐對台灣造成威脅,學者憂心台灣在央行數位貨幣發展慢半拍,未來恐處於被動角色。(資料照)

記者李靚慧、吳佳穎、陳梅英/專題報導

中國積極推展數位人民幣,恐對台灣造成威脅,包括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與中經院副院長葉俊顯鈞憂心台灣在央行數位貨幣(CBDC)發展慢半拍,未來恐處於被動角色;在金融業界方面,中信銀董事長利明献認為,若CBDC數年後推出,短期恐衝擊傳統金融仲介機構,但無現金社會是未來趨勢。而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強調,知己知彼,不妨先參與對方的市場,吸取經驗。

中央銀行業務局副局長謝鳳瑛則釋出央行規劃中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央行數位貨幣)初步架構與兩大設計方向。她表示,目前國際資金收付早已數位化,且中國數位人民幣無法與人民幣國際化劃上等號,即使中國意圖透過一帶一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結果也不如預期樂觀。

金融業盼積極因應

葉俊顯認為,目前央行對於數位貨幣思考仍侷限在技術層面,未來數位人民幣可能與中國社會信用系統結合,企業若要進入中國市場,申請數位錢包成為必要條件,這對政府處理台商金流、防範洗錢等均將成為黑洞。面對中國這個「特別的鄰居」,如果台灣對其技術、社會發展沒有掌握,最後可能處於被動角色。

黃崇哲指出,台灣中南部很多淘寶大戶,為與中國賣家交易,手機裡常備支付寶、微信支付等APP,未來因應交易需求,可能也會下載人民幣錢包,甚至未來國銀API也會有數位人民幣的電子錢包,「 若台灣數位貨幣發展慢半拍,面對數位人民幣強勢發展未來只能被動因應。」

CBDC可視國家重大基建

不過,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反而認為,這對台灣業者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已在中國設立據點的金融同業,不妨積極參與對方的市場,既可知己知彼,又可將獲得的經驗提供台灣同業參考,藉此縮短學習曲線。韓蔚廷也建議CBDC可視為國家重大基礎建設的議題,不僅只是支付、貨幣的討論。

中信銀董事長利明献指出,「無現金社會」已是一大趨勢,且目前整體民間消費中,佔比仍小的電子支付,很快將大量崛起,但數年後若CBDC推出,傳統支付的仲介機構將首當其衝,對金融業來說如何將衝擊降低、成為「短空長多」,銀行必須讓客戶維持良好的體驗、積極發展銀行的核心技術外,也要思考轉變獲利結構,利用手中的數據,提供更多創新服務。

謝鳳瑛指出,中國發展數位人民幣主要是解決境內支付問題,包括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壟斷國內9成市場,以及偽鈔盛行等,重點是在境內流通使用;而中國數位人民幣計畫每年都在變化,目前是讓「六大銀行」去「競賽」,透過地方政府發行數位紅包給民眾,技術確定了沒?中國人行有沒有真的發行CBDC?外界並不清楚。

謝鳳瑛認為,數位人民幣要國際化應該是「人民幣要先國際化」,先決條件是要開放資本市場、解決資本管制,還要比美元更有吸引力。

央行推CBDC 將採雙層式架構

未來若中國強行在香港推廣數位人民幣,是否掌握我資金流向?謝鳳瑛指出,目前不論是境內或是國際間支付,早透過數位化支付系統處理,並以電子支付工具作為款項收付媒介,該發生早就發生,不用太過擔心。

謝鳳瑛說,央行已完成第一階段「批發型CBDC」可行性技術研究,2020年9月底啟動「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預計2年完成,並可隨時滾動檢討;台灣電子支付與現金使用良好,沒有發展CBDC的急迫性,目前是一方面協助建構更完整的電子支付環境,另方面推動CBDC研究計畫。

央行目前規劃CBDC將採雙層式架構,由央行發行CBDC,中介機構銀行透過API與央行介接,提供給民眾使用,此對銀行衝擊較少,銀行也可發展各種創新服務。至於未來規劃方向,央行釋出兩大重點,包括:保有現金優勢,如普惠金融、保護隱私,還可隨時離線使用,並善用未來數位科技,可遺失處理、利息設計以符合未來數位支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