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打炒房過猶不及

2021/03/17 05:30

打炒房的目的是為了抑制短期炒作,租稅手段應以交易稅為宜,加重持有稅效果有限且易誤傷無辜。(資料照)

記者鄭琪芳/特稿

政府「打炒房」超前部署,繼中央銀行採取信用管制、內政部推出實價登錄二.○後,財政部接著限縮房屋稅免稅對象、祭出房地合一稅二.○,但部分人士仍質疑「為何不推囤房稅」。然而,打炒房的目的是為了抑制短期炒作,租稅手段應以交易稅為宜,加重持有稅效果有限且易誤傷無辜,任何政策都是「過猶不及」,打炒房更應審慎而為。

抑制炒房 應以交易稅為主

現行不動產稅制以交易稅及持有稅為主,前者包括所得稅(如房地合一稅)、土增稅等,後者包括房屋稅、地價稅等。這一波房價上漲,除了自住的需求外,資金潮也助長短期炒作;房地合一稅二.○對五年內短期交易課徵重稅高達三十五%至四十五%,且預售屋、特定股權交易納入課稅,以防堵預售屋炒作及股權交易避稅,打炒房力道可說是史上最重。

另外,財政部已預告修正「房屋稅條例」,限縮住家房屋免稅適用對象,自然人持有三戶為限、排除法人。至於囤房稅,行政院決議暫不推動,除了囤房定義困難且複雜、城鄉房價差距大等理由,國內租屋市場一向是房客處於弱勢,一旦加重房屋稅,房東可能轉嫁給房客、甚至超額轉嫁,造成租金上漲,結果囤房族沒被打到,反傷及租屋族。

事實上,目前已有囤房稅機制,現行自住房屋稅率一.二%,其他住家用房屋稅率一.五%至三.六%,由地方政府依持有戶數訂定差別稅率,目前僅台北、宜蘭及連江縣實施。不過,即使房屋稅提高一、二倍,一年可能只要多繳數千元,對口袋深的屋主影響有限,不少房東寧願房子租不出去也不願降租,難道會為了數千元的稅金而釋出房屋?

政府打炒房接連出招,但政策力道應拿捏好,囤房稅不僅容易誤傷無辜,抑制房價及囤房的效果也令人質疑。何況,既然囤房稅已存在,各縣市可因地制宜,決定是否訂定差別稅率,要求全國統一實施囤房稅,反讓問題複雜化,不僅無助於打炒房,還可能造成負面效應,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