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科技業豪賭〉鴻海跨入電動車 組台灣隊打國際盃

2021/03/01 05:30

鴻海跟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將推出電動車軟體平台EV Kit。圖為鴻華首款EV(電動車)平台。 (資料照)

記者陳柔蓁/專題報導

在電動車這項新產品上,相較韓廠想沾蘋果車的光,鴻海(2317)選擇先把自己做好-自組MIH電動車平台聯盟,要幫助有意開發電動車的相關軟硬體業者縮短開發時程、降低開發成本,也跟台灣原生汽車公司裕隆(2201)合資成立「鴻華」,發表電動車軟體平台EV Kit。鴻海這次不等待客戶,先向市場展現自己的想法。

台灣具有關鍵零組件能力

鴻海這次不像和碩(4938)、廣達(2382)還是走老路,爭取供應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充電樁與電控元件,只當供應商;而是繞了一大圈把零組件供應鏈箍起來,也廣納未進者,甚至願意協助爭取車用認證。事實上,台灣關鍵車用零組件正是讓馬斯克(Elon Musk)從想像、化為特斯拉整車成功上路,這也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想打造鴻海成為電動車「供應鏈整合者」的道理所在。

台灣發展汽車業,最大痛點是︰一沒有引擎技術;二是市場不夠大。但是電動車是用馬達、電池、控制器取代引擎,台灣曾有「小馬達王國」的美名,所以馬達品質有目共睹;另外,夥伴多、客戶共享市場做大,因此兩個難關克服的機會變高。

與蘋果保持距離

市場人士觀察,「鴻海現在唯一欠缺的,是一個有力品牌採納,現在市場已經有了一個勇於大鳴大放的馬斯克,以及充滿創意的特斯拉。鴻海目前具合作意象的品牌有拜騰、吉利、法拉第未來、飛雅特克萊斯勒等,比較靠向中國品牌,但中國品牌有市場信任度問題。蘋果車或許是一個選項,但鴻海若不想重蹈iPhone時代利潤、作法都被顧客掐住咽喉,與蘋果保持距離或有好處。」

鴻海成立MIH管理零組件供應鏈,找來具這方面經驗的蔚來共同創辦人鄭顯聰專責規劃;鴻華負責車用軟體平台,借重裕隆系統,副董事長是裕隆總經理/納智捷董事長左自生,總經理則是做手機出身的李秉諺。鴻華的商標意象則來自「隱形戰鬥機」,在關鍵時刻扭轉戰局的能力,但卻不做品牌。

在劉揚偉主導下的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新做法,一掃過去在資通訊時代只低頭猛做苦工,而是共享時代的開放與借力使力;新的思維與做法獲市場認同,帶動鴻海股價半年來漲了逾4成。

鴻海兩大優勢支撐

鴻海最近一次在電動車取得成果,是宣布結盟美國上市公司Fisker汽車,預計2023年推出新世代電動車,第一階段目標年產25萬輛。劉揚偉說,「鴻海進入電動車產業,也代表了資通訊行業的新勢力。未來電動車時代是『得三電系統得天下』,作為資通訊行業的代表,鴻海進軍電動車有兩個主要優勢:第一,是非常優異的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經驗;第二,是過去40多年來積累的電子工程能力及硬軟整合能力。」

研調機構預估,2024年電動車將與燃油車同價,那時汽車品牌也會相繼推出電動車上市,2025年電動車年銷量預估逾1,200萬台、市場規模將達7.5兆,鴻海預期可在車用電子取得1成市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