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疫後經濟

2021/02/22 05:30

武肺疫情加快科技發展,行動支付使用跟著顯著成長。(資料照)

■魏錫賓

新科技創造出各種可能性,改變了生活型態,讓距離不再是消費的決定關鍵,武肺疫情意外加快調整的腳步,為防疫而修正的生活,又使部分商品成為必需品、有一些必需品演變成時尚商品;支付方式的選擇,也跟著遠距消費的增加及人與人的社交隔離改變。

抗菌商品變必需品 化妝及口罩成時尚商品

為阻絕病毒而實施的封城鎖國等措施,像一道無形符咒限制人的行為,防疫成最重要的考量,不必要的接觸儘量縮減,過去無須經常使用的抗菌商品,變成必需品;為自我防衛而局部遮蔽的妝扮,降低了露臉的機會,重點化妝及口罩成為時尚商品,發展出更為繽紛多樣的面貌,就像穆斯林女性服飾的品牌頭巾,因生活習慣的不同,形成另外的市井風景。

人與人的減少接觸,改變了消費行為,也決定了支付方式的選擇。經濟部統計2020年零售業網路銷售額3,418億元,年增達19.0%,遠高於全體零售業0.2%的微幅成長率,且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8.9%,比2019年的7.5%,提高了1.4個百分點。遠距消費本就不會以現金交付,現在即使當面交易,不少人更傾向碰一下、嗶一聲或是手機稍稍靠近的行動支付。資策會MIC近日公布 2020下半年行動支付大調查結果,發現在疫情期間有45.5%消費者優先選用行動支付,且疫情期間行動支付使用頻率也增加了42.2%,為主要支付工具中增幅最大者,而使用現金的用戶頻率則反向減少了33.4%。

遠距消費少用現金 行動支付使用頻率增加

不管是綁定信用卡的手機或電子支付,在行動支付的使用及偏好方面均顯著成長。金管會的統計資料也顯現同樣的趨勢,電子支付使用者人數在2018年底有420餘萬戶,當時每月交易約30億元,2019年底增加至近700萬戶,約提高了66%,2019年12月交易金額約41億元,2020年飆速成長,12月的交易金額約70億元,迄2021年1月底使用者人數已達1,200萬戶左右。

電子支付不論交易金額與使用人數的增長速度,都遠高於年度總消費;而消費金額更大的信用卡,則更易受消費總金額影響,我國2020年零售業及餐飲業營業額合計雖然減少200多億元,不過,信用卡2020年12月底有效卡數約3,300萬張,較2019年12月底增加超過100萬張,當月簽帳金額則成長至2,960億元,較前一年同期約提高50億元,都未受疫情衝擊。

疫情再推一把 工作與生活方式回不去了

科技一直在影響生活型態,疫情除了再推一把,也給出同一遠距生活的不同意義。過去隨科技而興起的遠距方式,是為了省時、省力及便利,不必見面就能溝通、無須出門就可以訂貨、完成任務,符合追求工作效率與生活改善的自然發展;疫情後的限制措施,使工作與生活不得不適應遠距進行的條件,似乎被迫,但或許有部分同樣享有省時、省力與便利,這也意謂有些工作與生活方式,不會回到從前。

台灣受肺炎疫情衝擊雖相對較輕,但經濟活動也在調整,當部分服務與商品的銷量減少,而國內總消費卻在成長,顯示的就是生活的實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