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漲價或許只是題材

2021/01/25 05:30

消費者與躉售物價指數

■魏錫賓

去年全球經濟衰退,總需求減少,但年末部分產業卻傳出漲聲,而且不僅谷底反彈,有些產業的回升態勢明顯,補庫存、需求增的現象紮實且急促;然而產品上漲的成因各有不同,價格起伏是常態,觀察時間稍稍長一點會更看清楚趨勢。

不停歇的物價變動,有時緩慢調整,有時大幅波動。2020年初後原油價格急跌,4月還因儲油庫的租金飆漲,彌漫著原油滿到溢出來的疑慮,甚至一度造成負油價,這不過是幾個月前的事,但是現在又已回到每桶50美元以上,相關產業股價,也隨之大幅振盪。

物價變動是廠商決策依據

物價是廠商決策的重要依據,也是投資的重要參考。主計總處為反映廠商出售原材料、半成品及製成品等價格變動情形而編制了躉售物價指數,從過去資料看,其波動相較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更為激烈,且彼此有一定關係。雖然最近有些工業產品漲價聲起,但2019年5月迄2020年12月,我國躉售物價都呈負成長,且一度達2位數。

再從躉售物價指數的成分觀察,2020年正成長者並不多,只有家禽、水泥及相關製品較為明顯,每月大多較前一年成長5至10%,動植物油脂也有成長,只是幅度較低,2020年最後幾個月隨著景氣好轉,躉售價格指數成長率轉正者增多,但也有限,僅飼品、酒類、鋼、銅、金屬加工、電線及配線器材等。

最近漲聲再度響起的被動元件,2018年5月以後至2019年3月間每月價格年增率都在4.5%以上,但近日資料還未呈現類似現象。不過,股價先行,2018年7月國巨股價就已到頂。

價格上漲是啟動增產動能

價格上漲是啟動增產的動能。當上游價格提高,下游中小廠商就有藉口提高售價,原有的存貨也水漲船高,大家的利潤都增加,但是當工業產品大漲價,終端消費品卻未接上時,漲價的幅度也會受到壓抑。2020年2月以後,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大都為負,僅在11及12月為正值。這樣的現象不僅我國,美國情況相近,下半年才再成長,而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則從2020年1月的5.4%起幾乎一路下滑,到了11月已成為負0.5%,12月也只有0.2%。

需求的突然增加,供給的因應不及,除非有技術門檻當靠山,或已形成規模經濟等理由,其他廠商通常會找機會切入搶進,使漲價效應慢慢的消失。一座數百億元起跳的晶圓廠需要時間與金錢投入,有高度進入障礙,但部分產業沒有技術門檻,當產品價格大增時,廠商可能一窩蜂投入擴增產能,以至供給突然在某一時刻大幅增加,若需求不再加速成長,則不僅價格將跌落,也可能血本無歸,形成景氣循環式的輪迴。

個股漲價只是題材

不同產業有不同的漲價紅利。位處類寡占產業的廠商,可能互有默契或是緊盯彼此的資本支出再做建廠決策,產能能有序擴張,營收與獲利有機會持續穩定,甚至加速成長;但商業現實是殺頭生意也有人做,對大部分個股而言,漲價或許只是題材。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