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適者生存的經濟考驗

2020/12/01 05:30

●歐陽書劍

美聯社資料照。

武肺疫情改變了產業、社會環境,「遠距」成為新的生活型態與商業機會,在這場結構變遷的經濟競爭中,台灣幾乎是唯一不受逆境所限,而又逆勢再成長的國家,也是適者生存的代表。探究原因可以發現,官方補位與產業結構優勢,正好趕上這一波環境需求,未來還要依賴民間全方位接棒。

今年一月時,美中貿易戰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也大減,審慎樂觀的氣氛籠罩在各地,當時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二○二○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三.三%,不是特別強勁,但也較二○一九年為佳;然而,僅過了幾天,新冠肺炎疫情由中國向外擴散,隨著染疫人數快速上升,大眾情緒丕變,封城鎖國的防疫措施同時重創生產與消費兩方面,全球經濟再陷於罕見的衰退中。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統計,在一九六一年以後的近六十年來,全球經濟成長率僅在金融海嘯肆虐最嚴重的二○○九年為負值,當年為負一.六七%。IMF在今年四月時,卻將二○二○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一口氣大幅下修六.三個百分點,成為負三%,而且那還不是最悲觀的時刻,似乎沒有盡頭的疫情壓力,使IMF在六月修訂經濟展望時,再下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至負四.九%。

各國經濟衰退,再透過進出口的萎縮互相影響,地理位置靠近中國、長期倚重出口的台灣,因此曾被視為疫情可能最嚴重、經濟會受到衝擊最大的國家之一。不過,後來的事實顯示台灣的防疫與經濟表現都優異;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我國第一、二季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二.五一%及○.三五%,在全球一片沒有希望的嘆息聲中,持續維持正成長的亮眼表現。

在疫情更為明朗後,IMF十月時終於稍稍上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至負四.四%,但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及英國的成長率均維持在約負十%,印度也被大幅下修至負十.三%,主要國家中,僅有中國為正值,而且只有一.九%的成長率,於是在二○○八年、二○○九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成長率仍達九%以上的中國,也無法獨外於疫情的衝擊,長期中高速成長的紀錄,有了懸崖似的斷點。

台灣的表現顯得格外穩健,主計總處上週公布的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初步統計值為三.九二%,是二○一五年第二季以後的單季最佳成績,今年前三季的成長率估計為二.二八%,遠高於中國的○.七%。主計總處並預測我國第四季經濟成長率為三.二八%,全年經濟成長率也因此上修至二.五四%。

探究經濟未受太大衝擊的原因,可從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支出面觀察,我國第三季經濟表現最突出的是公營事業投資成長了三十一.七七%、政府投資成長八.二七%,因此帶動整體固定投資成長了四.三七%,而政府消費也有三.四一%的成長率,加上民間消費、投資有優於上季的表現,使得第三季國內需求僅負成長○.一二%。另外,在各國經濟衰退、國際貿易不振的窘境下,我國第三季出口仍成長了三.六四%,也因進口減少三.二七%,使國際貿易出超擴大,一起拉升了GDP,貢獻經濟成長率約四個百分點,而使第三季經濟成長率能達到三.九二%。

在成功控制疫情下,電子零組件、資通視聽器材等台灣擅長的部分產業出口高成長,搭配官方適時地擴大財政支出,支撐了台灣的經濟。適者生存,也需環境配合。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