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供鏈︰容錯空間小 溝通磨合需時間

2020/11/10 05:30

興達海基水下基礎轉接段原型。(記者黃佩君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一階廠興達海基水下基礎遭轉單,旗下某國營事業背景的二階供應商抱怨,風電水下基礎精密度要求高,加上疫情造成外國技術人員較難順利來台,且溝通磨合需時間,生產的確面臨「困難」;其他民間供應鏈認為,台廠需認真看待違約條款,應正視自己的生產能力,不能全推給官方平台協調。

興達海基水下基礎共38座遭沃旭轉單,不少二階台廠供應鏈坦言,「很難說不沮喪」;因風電水下基礎精密度要求相當高,無法承受多次焊接(不能超過3次),若方法不對,很難像是橋樑等結構可承受多次修正,從零開始的「試誤空間有限」。

台廠供應鏈表示,開發商並非未提供協助,但仍不足;外國技術人員因疫情較難順利來台,加上語言等溝通問題,執行工序時,若認知有誤差,就容易出狀況。

至於沃旭指供應鏈恐低估學習時間,這次出問題的二階供應商稱,相關人才難尋,很難在每一階供應商都找到一樣水準的焊工,且人才成熟需時間;該廠建議,若第1座生產後,18座相當於每「月」1座,應是較有能力接受的數量(合約原要求2021年底交貨完畢,平均自今年底起,每週需交貨1座)。

經濟部官員說,興達海基遇到困難,並不意味所有台廠供應鏈都不順利,有些民間廠商雖在零組件製作過程出現品質問題,但與開發商及外國團隊合作調適後很快修正,關鍵在於是否採取「正面處理」態度。

「心態正確」民廠調適快

業界以另2家民間水下基礎及基樁廠商經驗為例,曾有一家廠商判斷,違約恐有嚴重財務後果,雖初期生產略微拖延,但董事長親自監工,開發商也派歐洲顧問進廠協助,之後竟能有創新製程加速生產,顯示台廠仍有足夠實力,但心態必須正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