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美大選經濟效應〉疫情衝擊美國經濟 總統川普連任挑戰大增

2020/10/26 05:30

美國歷次總統大選年經濟概況

■邱萬鈞

川普總統任內歷年經濟表現

1992年克林頓的競選總統策士詹姆斯·卡維爾(James Carville)發明了一句短語「笨蛋,問題在經濟 (It’s the economy, stupid)」,針對當時美國在波斯灣戰爭後所經歷的經濟衰退諷刺老布希總統,作為競選主軸。這項訴求,成功的打動勞工階層,促成當年總統大選,克林頓擊敗尋求連任的老布希。

大選年經濟佳 總統連任機率高

美國總統大選年經濟表現是否會影響選舉結果與政黨輪替呢?由1950年代到最近一次總統大選當年重要的經濟指標,包括標普(S&P)500指數報酬率、人均國民生產毛額(GDP per capita)、國民生產毛額(GDP)成長率、 通貨膨脹率、失業率、以及實質GDP成長率的資料,依據政黨輪替或者現任者或執政黨連任分組。平均而言,總統大選年若是股市表現佳且經濟成長率好,現任總統連任或所屬政黨候選人當選的機率相對較大。但這並不是必然的關係。例如1952年、1960年、1968年、1976 年、1992年、以及2016年,股市以及經濟成長率表現並不差,現任總統或同黨候選人仍然鎩羽而歸。幾乎可以斷言,總統要能連任或是所屬政黨候選人能夠順利接棒,大選當年良好的總體經濟表現與股市報酬率,是勝選的必要條件之一。若是表現不佳,在過去的17次選舉中,連任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左右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變數甚多,總體經濟或金融市場的良好表現,美國選民未必完全買單。美國近40年通貨膨脹率控制得當,只有在1980年卡特vs.雷根的大選中,發生影響力;美國當時外交上的困境(例如美國大使館人員遭到伊朗劫持、蘇聯入侵阿富汗而美國政府一籌莫展(也是造成卡特連任失利的原因)。另一個有趣的現像是勞動市場的表現,居然似乎和選舉結果呈現反向關係。過去78年的17次選舉,平均而言,總統連任或同黨同志當選該年失業率為6.1%,政黨輪替當年失業率則為5.3%。

川普若連任 大選與經濟表現脫鉤

川普在2016年競選時「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以及 「讓美國再度強大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為口號,當選後並常以經濟成長為政績的主要訴求。然而觀察其執政其間經濟表現,可以發現除降低失業率之外,實並無較前歷任總統表現明顯特殊之處。美國股市雖然在2017年至2019年都有亮麗的高報酬率,但在前數任總統任期內,美國股市也曾出現類似甚至於更好的年度表現。例如2013年29.6%、 2009年23.5%、2003年26.4%、1995年至1999年連續5年報酬率在20% 到31%之間。所以很難歸功美股的表現,是因為川普的經濟政策特別有效。經濟成長率固然在前3年(2017年-2019年)維持在2.2%到3%之間,但也與歷任總統表現差不多;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經濟據估計嚴重衰退3.2%。雖然美股自4月後續反彈,但已經為他的連任之路埋下極大的不確定變數。若是川普能夠連任,幾乎將改寫美國總統大選與經濟表現的關係。

政客訴諸民粹主義 台灣應引為殷鑑

另外美國近4年來的低失業率,實與勞動參與率(Labor participation rate)由2000年的67% 左右逐步下降至2020年的61.5%有密切的關係。美國大量的可勞動人口,因為在新商業模型下,缺乏適當的就業技能,以至於失望性的退出勞動市場。每1%勞動參與率的下降,就代表將近100萬的勞工退出勞動市場,這些人反而成為領取社會安全救濟的對象。食之者日眾,生之者日寡,高失業率加上低勞動參與率,不僅為消費投下變數,這對於美國整體經濟復甦與成長形成重大的阻力。近十年來反智的民粹主義(populism)席捲全球主要民主國家,政客往往訴諸情緒、而非以理性辯證與科學證據來解決公共議題,台灣應引為殷鑑、並於對美經貿政策擬訂時妥為應對。(作者為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