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書劍集》南向後再往西行

2020/09/22 05:30

●歐陽書劍

捷克參院議長韋德齊率團訪台促進了雙邊合作,捷克政府將組工作小組來台招商,繼風電引歐商之後,成為我國與歐洲發展更緊密關係的支點。相對於新南向的經貿戰略,與歐盟的連結,既有助擴大市場,也能使台商經貿布局更多元化,資金、技術更有效的交流。

在十年前,歐盟(含英國)五億人口占世界人口數僅七%左右,創造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就達全球的三成;當時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的歐盟各國總貿易額,在二○○九年占全球貿易額的三十六.五%,即使不計會員國彼此間的進出口,歐盟和非會員國的貿易額仍占全球的十六.六%,高於美國及中國。

在台商自由開拓下,我國與歐洲經貿成長卻有限;十年過去,與中、韓等競爭對手相較,我國和歐洲的關係還是陌生。中國是歐盟的最大進口國,韓國今年前七月出口至歐盟也超過三百億美元;然而,我國二○一○年對歐盟的出口為二七三億美元,二○一九年是二七六億美元,幾乎沒有改變,同期間,我國的總出口值已從二千四百多億美元,成長至近三千三百億美元,增加約二十%,對歐盟市場的占有率卻不進反退。

英國在今年一月底脫歐後,歐盟二十七國人口數雖剩四.五億人,但依然僅次於中國與印度兩國,且今年前七月進口商品超過一兆美元,還是重要的市場。

在武肺疫情衝擊下,我國今年一至八月出口雖維持正成長,不過出口至歐盟廿八國(含英國)的金額僅有一六八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期間還減少近十%,且僅占我國前八月出口值的七.七%,大約只有出口至美國三二○億美元的一半,更遠低於出口至中國(含香港)的九三八億美元。

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雙邊關係大為改善;不過,因雙方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兩地貿易投資的型態,易促使我國資金流出。自二○一六年至二○二○年七月止,經濟部投審會核准新南向十八國至我國投資的件數達二千六百多件,但總投資金額僅約二十二億美元;我國廠商至新南向國家投資的件數有八五七件,數量約占歷年投資的四分之一,而投資金額達一三○億美元左右,約占歷年總投資四三一億美元的三成。

我國廠商近年來積極往東南亞投資,也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不一定僅由新南向政策指引,且向外投資是產業布局的必然,尤其是當廠商在競爭壓力下,尋找更低廉的勞工與土地成本時,我國對東南亞投資大於東南亞國家對我國投資,應可預期。只是當全球都在吸引外來直接投資,希望促進國內就業與發展時,新南向後若能再往西,打通與歐盟的經貿脈絡,或許更能形成資金與人才的雙向通道,使合作能更多元。

我國在歐盟市場市占雖低,成長的機會卻也相對大。(彭博資料照。)

歐盟不僅是重要市場,且是關鍵的經貿合作夥伴。我國前八月出口至捷克的金額僅約三億美元,占出口值不到○.一五%,與歐盟和我國的關係一樣不相稱;在目前人和的優勢下,政策或許能加一把勁,協助廠商打入歐洲;若能在新南向之外,再往西前進,通過印度連結歐盟,應可發掘新的競爭模式,使經貿更多元化。

看未來永遠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即使過去經驗並不令人滿意,但不一定悲觀;我國在歐盟市場市占雖低,卻代表成長的機會大,不管是布局或衝鋒陷陣,都有廣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