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書劍集》台、美、中的貿易風貌

2020/09/09 05:30

◎歐陽書劍

美中貿易戰二年多來重塑的貿易輪廓,在武肺疫情發生後又更為清晰。疫情雖阻礙人力與商品的正常流動,改變了不同產業的命運,但我國二○二○年八月出口創歷年單月新高,今年一至八月還較去年同期成長了一.五%,從美、中、台的貿易糾葛觀察,不管國際貿易風貌如何改變,台灣都有一席之地。

二○○九年受金融海嘯衝擊,各國需求緊縮,國際貿易罕見負成長。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全球商品出口二○○八年約為十六兆美元,在二○○九年下降至十二.五兆美元左右,減少超過二十%,而我國也無法置身事外,全年出口總值僅約二千億美元,較二○○八年的二千五百多億美元,滑落二十%。

因需求不振,全球經濟和貿易一起走低。依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統計數據,當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為負一.六七%;主計總處公布的我國經濟成長率相去不遠,是負一.六一%。外貿占比極高的我國,當時與全球的經濟同步衰退。

然而,此次武肺疫情,台灣有格外亮眼的表現。今年二月以後迅速擴散的肺炎疫情,迫使各地封城鎖國,也使需求下降,WTO曾估計今年貿易量可能減少十三%至三十二%間,外界也推測不論疫情或經濟表現,台灣都將是受衝擊最大的國家之一;然而,這一次的結果不一樣,我國不僅防疫得當,且上半年經濟仍維持正成長。

從出口觀察,八月創單月新高,首度突破三百億美元,年增八.三%,累計上半年成長一.五%,不僅未與全球出口一起下滑,八月電子零組件、資通視聽產品出口值且都較上年同期增加二十%左右,創下歷年新高。相對於我國對全球前二大貿易國美、中的出口都創下佳績,韓國前八月出口值減少約十%,美、日、星前七月也都呈現二位數的衰退,主要國家都受創於外貿不振的衝擊。

台灣出口幾乎獨步全球的佳績,主要在電子零組件及成品,不管是得利於中國提前拉貨、供應鏈的重組,或美中貿易戰的緊張升高,都能看出隱藏於大小企業的軟硬實力。尤其是美國今年前八月進口值有二位數的下滑,但我國對美國的出口卻能成長超過十%,逆勢延續二○一九年的佳績,相當不容易。

我國對美、中的出口都增加,而美、中間的貿易變動則相當微妙。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二○二○年前八個月,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為二千六百六十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期減少三.六%,相較於中國總出口下滑二.三%,下滑金額雖高、幅度也更大,但還不算激烈,美國也仍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市場,高於歐盟、東協。

美國的統計資料結果相似,美國進口最多商品的國家還是中國。二○二○年前七月合計約二千二百億美元,雖較二○一九年同期減少十五%,不過,因美國今年總進口金額大減,因此,前七月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仍占十七.三%左右,與前一年同期的十七.九%差距不大。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大打貿易戰,使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所占比例,從二○一八年的二十一%左右,很快的下降至二○一九年的十八%;武肺疫情似乎加快了企業重組供應鏈的速度,但單純從數據觀察,貿易戰的效果意外地在弱化。至於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相較於二○一八年,也沒有特別的表現。

從過去半年的貿易消長,可以感受各國的對外方向在調整,有些趨勢好像在加強,但部分轉折已形成;鑲嵌於美中供應鏈中的台灣企業,還是站在關鍵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