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蘋果重組供應鏈

2020/08/31 05:30

蘋果iPhone雖是美國品牌,但卻扶植中國立訊。因此不少廠商同時鎖定美中市場、擠進3大供應鏈,就是要分散風險。(美聯社)

■魏錫賓

美中貿易戰與武肺疫情後,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整,美國仍是主要吸納資金的地方;而中國的世界工廠角色已經改變,隨著企業產能分配的再精算,資金於國境間穿梭、徘徊、落地。蘋果操弄了供應鏈,但數人頭的商業現實,確使企業的分散策略更為落實。

全球智慧手機出貨廠商集中在韓國三星、美國蘋果與中國品牌。Canalys估計201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共出貨約13.7億台,其中三星近3億台,市占率為21.8%,華為及蘋果分別為2.4億台及2億台左右,占有17.6%及14.5%,連同第4到6名的中國小米、OPPO、vivo等,共囊括全球8成的市場。

在生產端,過去10季以來的發展情況類似。三星的全球市占率都約為2成左右,蘋果在14%上下波動,而華為、小米、OPPO、vivo合計則有成長,從約30%增至2020年第2季近50%。根據Counterpoint研究,其中以華為成長最速,由2018年的第1季約11%,提高至20%,成為全球市占王,並壓縮了其他品牌手機的市占率。

在市場端,排名前3位的中國、印度與美國智慧手機使用人數估計已超過15億,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國智慧手機使用人數又占其中6成左右,接近全球的30%。2020年上半年受武肺疫情衝擊,全球智慧手機出貨大減,華為也不例外;不過,因在中國的市占大幅提高至近5成,而在第2季趕上三星,成為全球最大出貨品牌。

同時鎖定美中市場 分散風險

美中貿易戰及肺炎疫情後,中國世界工廠的角色加速弱化,許多大廠停止擴廠或是將產能移出;不過,在市場與政經情勢考量下,企業佈局卻更為錯綜複雜。蘋果iPhone手機雖是美國品牌,但除鼓勵代工廠將產線移往印度,卻又扶植中國立訊成為另一主要組裝廠;而在美國總統川普大力鼓吹企業回流之際,另一美國重要大廠Tesla電動車,也大舉前進中國,鎖定當地市場。

各產業面對的政經大環境類似,但產業環境不同,策略選擇也有差異。由智慧手機的生產端及市場端可以發現,主要只有3大集團,處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台商,在面對中國去美化與美國去中化時,很難單獨選擇任一方,也不一定有能力選擇任一方。對不少廠商而言,同時鎖定美中市場、擠進3大供應鏈,就是分散風險。

品質、價格與差異化,一直是管理學中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品質若不能領先,生產成本就要能壓低,或是做出別的產品沒有的功能,但現在,不必跨國供貨的在地生產,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優勢。對同一商品而言,在地生產供應在地消費的模式,雖使跨國企業無法妥善利用全球人物力,難以組成最適的生產供應鏈,以致成本可能提高,但卻能降低集中生產的政經與地理區域風險。

在地生產 降低地理區域風險

愈是封閉的市場,在某一段期間,愈可能吸引更多目標為在地市場的外來資金直接投資設廠,但也僅止於某一段期間;一旦高成長動力不再,移走的壓力會更明顯。依中國官方說法,目前約有10%的外資企業鎖定外銷;比例不高,但金額龐大。當出口機會進一步減少,多餘的產能必須尋找去路,即使資金仍然雙向流動,可是進出之勢終會隨著內外需求而平衡、逆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