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內循環」面臨3難關 經濟難翻身

2020/08/14 05:30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推動「內循環」經濟將面對三大難關,包括中國國企擠壓民企的衝突、對民企的扶助不足、民間消費力較低。(歐新社)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武漢肺炎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美中關係日趨緊張之際,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力倡加快經濟轉型「內循環」,以推動成長。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推動「內循環」經濟將面對三大難關,包括中國國企擠壓民企的衝突、對民企的扶助不足、民間消費力較低。

國企擠壓民企 扶助民企不足 消費力低

旅居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撰文指出,「內循環」是北京嗅到美中衝突危險信號,做為中國「經濟備戰」、對可能脫鉤西方經濟的前景提早布局,和中國官方先前強調的「自力更生」相同意思;北京評估「中美之戰遲早會到來」,旨在預防戰爭盡可能不對經濟造成顛覆性影響,進而危及中共統治。

習近平五月系列講話中提出「內循環」新戰略,把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和企業做為其經濟成長主要的驅動力。中國官方表示,「內循環」的詳細政策將在十月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敲定。

中國官員表示,轉向「內循環」是因北京意識到與大部分已開發國家的緊張關係將會持續,旨在大幅降低中國對外國公司、技術和市場的依賴;華為、字節跳動等中企在海外市場面臨升高阻力,該政策也愈緊迫;而領導執行習近平新模式的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

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推動「內循環」經濟將面對三大難關,首先是對國內民營企業的扶助不足,對此,官方強調會幫助民營企業獲得更多貸款。第二是國企擠壓民營企業的矛盾,尤其在疫情導致經濟停滯後,中國政府希望有更多全國性的領軍企業與美國競爭,因此強化國企的程度不降反升。最後是中國民間消費能力可能不足,內循環的關鍵是鼓勵中國消費者購買更多國產品,但中國民眾目前的收入水準仍低於已開發國家 。

另,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坦言,預計今年中國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三.四兆人民幣(約十四.六兆台幣),高於去年的二.三兆人民幣,且明年壞帳的壓力更大,主因疫情衝擊,上半年中國銀行業新形成的不良貸款已較去年同期上升,預計有相當規模貸款的風險會延後暴露。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