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新台幣升值

2020/07/27 05:30

匯率影響雖然廣泛,但商品價格競爭力,不可能完全依賴貶值來維持。(資料照)

■魏錫賓

新台幣的表現和台灣的防疫成果一樣突出,但近半年的升值幅度已造成部分出口商慌亂,期待政府引導貨幣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這樣的聲音,不論貿易戰或平時,在各國都會出現。只是貨幣戰雖以競貶為工具,但平時經濟發展與匯率走向的因果關係,卻不僅由匯率的絕對數字高低決定。

全球外匯市場交易超級活絡

外匯市場應是牽涉資金最多的市場。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調查統計,2019年4月全球外匯市場平均每日交易金額已達6.6兆美元,為2007年時的2倍左右。其中即期交易約有2兆美元,換匯交易(FX Swap)金額最大,達3.2兆美元。匯率由外匯市場的供需決定,投機、避險、實體買賣等對各種貨幣的供給和需求,與官方的強弱勢貨幣政策,共同競逐主導權,直接左右匯率的變動。

匯率影響商品的價格競爭力

匯率是各國貨幣的相對價格,影響進出口商的成本與利潤,以及價格競爭力。譬如當新台幣升值,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品若維持價格不變,換算回新台幣的金額將會減少,使出口商利潤下降;而廠商若想要維持原新台幣利潤,則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美元售價必須提高,不利競爭。新台幣升值對進口品的影響,則剛好相反。貨幣戰因此常就指貨幣競貶的戰爭,是經濟戰的一環。

匯率升降不僅影響進出口的價格競爭力,也與大眾財富有關。若新台幣升值,原停泊海外的資金,或以外幣購買的資產,在換回台幣時,也會有匯兌損失,影響部分投資決策。可以說資金移動決定了匯率,而匯率也會使資金移動。尋找短期獲利的熱錢,有時就因預期新台幣強勢而來;投資人理財時,也會因不同幣別的強弱,而重新配置資產。

商品競爭結果不由匯率決定

匯率影響廣泛,但不管進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或理財需求,匯率都還只是考量的一部分。品質與生產力的較量沒有止境,廠商不可能依賴本國貨幣的持續貶值維持競爭力;而匯率變動也只是影響海外投資收益的一部分,對長期投資,通常並不具決定力。

解讀匯率高低不僅數字大小

在探討匯率高低時,也絕不能忽略時間性與貨幣間的對比性。外匯交易直接涉及兩種貨幣,在某些貨幣強勢時,就會存在其他弱勢貨幣,匯率的變化是相對的概念,也會因選取比較期間的不同,而呈現不一樣的結果。在一段期間雖可以兩兩比較依序排列出強弱貨幣,但換另一段期間,順序就會改變。

BIS計算的有效匯率指數,目前是以2010年為基期,那一年每種貨幣的有效匯率指數平均值均為100,若當時某貨幣正好處於強勢期,後來相對部分貨幣即使有貶值現象,在實質意義上,不一定代表真正弱勢。因此,在解讀有效匯率指數的高低時,更可靠的方式是觀察其長期趨勢,而非根據絕對數值或某一段區間判斷。

若與韓國比較,我國匯率一向維持相對平穩,不隨外在經貿環境而有太大的波動,這是不同的政策思維;對經濟表現的影響,或許已可由結果論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