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股市大漲,你看到了什麼?

2020/06/22 05:30

美聯準會認為低利率至少維持至2022年,較低的殖利率自然推升股價。(法新社)

■魏錫賓

經濟衰退、失業人口大增、公司業績負成長,都無法阻止股價要上揚,美國那史達克及費城半導體指數在肺炎疫情擴散後反創歷史新高;股市似乎不再是經濟的櫥窗,經濟表現愈差,股市愈見堅挺。但「已反應」雖是散戶看錯行情的自嘲用語,卻有專業在支撐;另一個原因是「經濟不成長,資金不匱乏」。

買股票 買公司未來成長

投資別人的麵店,要先掏錢,不管是添購設備或擴大營運面積,看得是未來的獲利,新股東別想分得以前的榮耀;這樣的邏輯在自己開店更明確,必須於投資、營運後,才可能有收入。買進股票也一樣,公司的過去你來不及參與,該期待的是未來的成長;理論上來講,公司之前賺多少錢都與你無關,也應該已反應在股價上。

股價反應的是未來,未來有不確定性、有由夢築起的幻想,但也有準備落實的願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各國成長率紛紛下調、失業率頻創新高,股市卻在落底後反彈,甚至一路不回頭的回到歷史高點;投資專家給的基本面理由是經濟最壞的時刻,已隨疫情最壞的時點過去,既然已過,公司的價值當然就從最低點回升。「已反應」確實能解釋某些現象,只是看何時適合給出如此的判斷。

股市谷底反彈 資金推波助瀾

股市從谷底反彈可視為最壞一刻已過,而能突破過去高點,除了投資人認為經濟或將回到原成長軌道外,還有資金的推波助瀾。美國聯準會(Fed)3月3日發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貨幣政策的聲明,緊急調降聯邦資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0.5個百分點,主要國家後續的降息行動接二連三,為了避免經濟全面陷於泥淖中,全球央行反應愈來愈快,積極為經濟體系注入資金。

聯準會理事們預測聯邦資金利率趨近於零,將至少維持至2022年,低利率恐成長期現象。利率普遍下滑,投資股市可以容忍較低的殖利率,使股價自然推升;換個角度觀察,資金流動改變了各種商品的價格,若將現金與各類資產與消費品放在一起比較,資金的價格下降,也使金融商品及消費品的相對價格上升。

資金進出股市,不會使所有企業的股價齊漲齊跌,就像消費品間的價格會有不同變化。既然股價反映未來,即使部分產業似乎欣欣向榮,個別公司的股價可能也已反應。

新資金不進來 股市泡沫才會破裂

股市在看不見榮景與遠景前已經暴升,「已反應」中含有的預期部分是否成為事實也待觀察。因此,股市泡沫化的聲音隨著股價上升而擴大,股市是否是泡沫,就看是否反應了未來的真實經濟表現。不過,泡沫化通常在沒有注入新資金時才會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