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 金融新人事〉突破「事務」思維 學者:金管會新主委應做好三件事

2020/05/25 05:30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被認為是金管會中最瞭解金融監理意義的官員,學者希望能他做好3件事。(資料照)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金管會新主委由熟稔監理業務的副主委黃天牧扶正,並不出金融圈的意料之外,金融業亦多有期待,主要希望能夠鬆綁法規限制;不過,曾與金管會及中央銀行有合作關係,和官員相熟,對兩單位業務均有深入瞭解的學者則指出,金管會牽涉利益錯綜複雜,能做好3件事,就是非常傑出的主委。

出身事務官熟悉業務 思維可能不夠前瞻

該學者表示,一般從事務官階段做起的首長,做事比較偏向保守,推動政務容易依循過往體制和經驗,這在金融監理上不一定是壞事,且對業務相對熟悉,有利於維持金融穩定;但缺點是前瞻的思維可能不足,容易錯失發展的機會。

黃天牧與央行總裁楊金龍一樣,都是由副而正。他認為,二人偶而陷入事務思維恐難避免,不過因二人都非常好學,反應也快,獨當一面後應都有調整、突破的能力。「二人的能力未來會有社會公評,不必有太多猜測」。但他指出,金融問題需要中央銀行與金管會聯手解決,他期待兩單位能因此有更密切的合作,像可以從最簡單的完整監理資訊互換做起。

黃天牧上週才剛上任,該學者期待新主委能做好3件事:一是調和監理強度與業者期待;其次為平衡金融發展與消費者保護;另外就是更積極的發展金融科技與科技監理。

在監理與業者利益的調和方面。他直言,目前台灣的信用風險相當低,銀行業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危機,保險業中的少數幾家公司財務指標不符標準,像3月底有4家壽險公司淨值比低於3%,也都屬個別事件。可是金管會對銀行、保險的監理卻相對嚴格、保守,這二大行業的經營細節也受到高度規範,而證券期貨卻又太市場化;黃天牧擔任過多種職務,證期局長、保險局長都曾歷練過,希望他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依風險,合理配置監理人力與強度。

台灣金融危機相當罕見,目前金融體系也算健全,但個別爭議事件還是偶而發生。該學者指出,這就是要平衡金融發展與消費者保護,也就是要合理解決業者與消費者間的角力。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有投資人投資失利轉而抗爭的問題,其中有些是業者有缺失,但完全站在投資人一方的角度,也不一定公平;目前雖有解決機制,但希望能更公正客觀的衡平解決,不受社會主觀態度左右。

業者與消費者角力 不該偏向任何一方

黃天牧熟悉金融業務,該學者期待能因此沒有接軌問題,而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金融科技。他指出,台灣有科技優勢,有啟動金融科技創新能力,而新金融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顯示必要性,新金融已伴隨新科技而起。希望金管會透過國際合作,加強監理科技能力,更有信心帶動金融科技發展,不要對監理沙盒有太多不必要限制,浪費了台灣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