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又用老招! 中國灑幣基建 救市效果遭質疑

2020/04/30 05:30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幾週前返回南部製造中心廣州的大批移工,上週末又自動離開,因歐美市場仍處於封鎖狀態,當地工廠的接單變少,開給移工的薪資已大不如前,這也顯示中國實際的經濟狀況恐比外界所想的還要糟。(路透)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老狗變不出新把戲!經濟學家預估,今年中國各地方政府最多將發行四兆人民幣(約十六.八八兆台幣)的地方專項債,較去年總規模提高約一倍,用來加強鐵公路、港口等基礎建設,與十幾年前全球金融海嘯時刺激經濟的作法相同,但效果卻受到質疑。

地方政府將發行近17兆專項債

標普亞太基礎建設評級團隊資深經理Gloria Lu表示:「表面上債務償還主要取決於工程本身產生的收入,實際上這些仍然是政府債務;在所有促進經濟成長措施中,基礎建設投資可能是政府唯一能夠主動加強和控制的事情。」

為了因應武漢肺炎疫情的衝擊,各國政府推出金額創紀錄的財政刺激措施,相較之下,中國的反應較為溫和。中國今年已發行一.二九兆人民幣專項債,五月底前還要再發行一兆人民幣,總計已超過去年的二.一五兆人民幣;根據彭博調查,多數分析師預估,今年中國各地方政府將發行三至四兆人民幣專項債。

中國之所以不像他國一樣擴大財政支出,主因是債務沉重;理論上,地方政府發專項債的目的是為了自籌資金,並透過基礎建設帶來的收入來償還,彷彿「搞了建設,然後一切都會到來」。

地方政府常人為調高預期收入

但其效果受到一些專家懷疑。中國財政部顧問唐豐奇(音譯)表示,地方政府為了獲得發債許可,經常人為的調高基礎建設工程的預期收入,專項債能解決資金問題,卻不能解決地方政府無法科學化做出決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