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書劍集》與病毒共舞的經濟

2020/03/02 05:30

◎歐陽書劍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上週五發布簡短聲明,表達要以適當行動、利用政策工具支持經濟的態度。(法新社資料照)

武漢肺炎疫情一日三變,恐慌情緒終在上週壓垮全球股市,應對這樣的不確定性,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上週五發布簡短聲明,表達要以適當行動、利用政策工具支持經濟的態度。謹慎的中央銀行家既想為捉摸不定的病毒指出方向,經濟、金融市場與疫情的短期互動,將更為清晰。

股市和經濟關係難分難解,但並非總是同步而行,在災難後的官方干擾下,尤其有出乎意料的表現。各國中央銀行以調降政策利率應付危機,刺激需求,在全球經濟從金融海嘯的谷底站穩腳跟前,低利率也逼出閒置資金進入金融市場,並由上漲的股市、房市營造出財富效果,對消費投資產生正面效果。

金融海嘯時企業紛紛降低投資減少負債,大眾也在財富縮減後,凍結支出,全球有效需求不足,重挫經濟表現,二○○九年全球經濟規模罕見地縮減了一.六八%,中央銀行家就以量化寬鬆、調降政策利率至負值,逼出資金進入金融市場。

二○○八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政策利率長期維持在最低點,聯邦資金利率在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調降到○至○.二五%的區間,維持了九年,一直到二○一五年十二月才調升一碼為○.二五至○.五%,升息循環維持了三年多,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經八次會議,也僅將聯邦資金利率調高到二.二五至二.五%。不過,經濟回升速度緩慢,加上歐債危機衝擊,二○一二年的全球成長率也僅有二.五一%的低標準。

雖然經濟成長減緩未影響股市的上漲,但需求面的不足,至少延續了十年。供需之間變動的指標,還表現在高物價膨脹率的消失。全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的幅度從一九八○年以後幾乎一路走低,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統計,從二○一四年至二○一八年,全球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皆少於二.五%,是最近四十年來最低的五年。過去十餘年的需求不足,相對地,代表供給太多;平穩的物價,在某種程度上反映這樣的現象。

事後來看,歐美寬鬆貨幣政策確為經濟起死回生助了一臂之力,有人認為那是用在需求不足才能奏效,而武漢肺炎疫情對供給面帶來衝擊,後果將更為嚴重。真的如此悲觀嗎?

肺炎疫情造成中國從農曆年後大規模停工,在最長年假後雖陸續復工,企業復工率且迅速上揚;不過,大部分公司即使已經開工,在人員流動限制及防疫考量下,分時分區上班情況普遍,確定無法維持原定產能。中國第一季產出的減少已是必然,全球供應鏈當然也連帶受到衝擊;然而,除了防疫用品及少數民生物資外,各國多未傳出商品缺貨的恐慌,物價的波動也有限。

假設消費需求不減,換個角度,從生產面觀察,目前終端商品的供給並無短缺現象,而生產卻仍受阻,則代表著存貨大幅減少;若這一推測成立,當疫情緩和,除了旅行、餐飲、娛樂等產業能恢復原有生機外,企業、工廠補充一定存貨的需求,或許反而會成為最猛烈的商機。

病毒若不消失就長存,即使是長存,人類也會發展出與其共舞的相處模式,生活終究要恢復日常;經濟也是。雖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應付危機的能力,部分缺乏資金的公司且已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但這一次,政府應該做的,或許就只是讓他們盡速恢復正常營運,而金融市場的表現,自然也會反映這樣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