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國際財經〉中企大買乳業 紐澳人批是災難

2020/02/10 05:30

中國蒙牛集團收購澳洲嬰兒奶粉製造大廠貝拉米,引發當地居民疑慮。(路透)

編譯魏國金/特譯

中國企業近年大肆搜購澳洲、紐西蘭的食品製造商與農場的行為引發當地居民疑慮,並促使政府出手阻止一些採購案。

一名30多歲的雪梨居民告訴《日本經濟新聞》,去年9月中國蒙牛集團宣佈收購澳洲嬰兒奶粉製造大廠貝拉米(Bellamy’s)時,「我非常難過」。她說,中國媽媽因為「不信任中國的乳製品」,大買特買澳洲奶粉,現在更進一步打算擁有澳洲乳品公司,對在地產業而言,「這是災難」!

中國蒙牛收購兩家澳洲公司

中國第二大乳品公司蒙牛以15億澳元(約台幣315億元)買下會計年度於2019年6月底截止、淨收入達2.66億澳元(約台幣56億元)的貝拉米。蒙牛執行長盧敏放說,貝拉米的有機領導品牌以及供應鏈對蒙牛至關重要。該案於去年12月完成。

然而,這家國營企業11月再度進行海外收購,這一次是以6億澳元(台幣126億元)從日本麒麟控股株式會社買下澳洲的獅子乳業(Lion Dairy & Drinks)。在此之前,中國該產業龍頭「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於2019年初收購紐西蘭第二大乳品生產商Westland。

《日經》報導,中國對澳洲食品與農業的投資從2013年的9,500萬澳元暴增至2016年的12億澳元,2018年雖然下滑,但去年再度升高,並超越2017年11億澳元的水準。

中國消費者 不信任自家食品

這股採購風潮源於中國消費者對本國食品的不信任,2008年爆發三聚氰胺毒奶風暴後,中國消費者偏好採購他們認為較安全的外國乳品。觀光客與代購者大量搶購澳洲的嬰兒奶粉,將貨架上的產品掃光,再回國轉賣牟利。

33歲的大連江姓婦女說,「我想像澳洲與紐西蘭的空氣與草地純淨無污染,牛群在絕佳的環境成長」,她的兩名女兒都是喝紐西蘭的a2 Milk長大,毒奶事件發生逾10年後,她說,「我不知道中國的品質管控系統是否已提升」。

中國與紐西蘭及澳洲的自由貿易協議於2008與2015年分別生效後,中國企業便大力著眼引進紐澳乳品,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說,「當中國乳品市場逐漸成長,越來越多公司往海外尋找高品質產品」。

澳洲安侯建業(KPMG)合夥人支巧玲指出,對尋找收購的中國公司而言,首要準則是能否將產品引進中國,其次是它們在澳洲市場的排名有多好以及品牌形象。

但中國永遠填不滿的胃口引發在地消費者與政治人物強烈抗議。去年11月,前澳洲副總理喬伊斯(Barnaby Joyce)針對獅子乳品交易案對澳洲經濟可能造成的「巨大損失」表達憂心。Westland的易主也引發紐西蘭國會議員的悲痛,紐西蘭優先黨(New Zealand First)的派特森(Mark Patterson)說,該收購案顯示「紐西蘭對乳品產業的控制,持續遭到侵蝕」。

在地居民對中國收購農地尤其敏感,當上海鵬欣集團2012年與紐西蘭一個家族達成16處農場的收購交易時,當地法庭要求重新檢視政府的核准,該案最後有條件通過。鵬欣2015年與2016年分別計畫在紐西蘭與澳洲購買更多農地,但遭到威靈頓與坎培拉的反對,該集團最後放棄收購。

基德曼出售案 澳洲政府二度否決

最受矚目的案子是澳洲基德曼(S. Kidman)出售案,基德曼公司名下的10座農場面積廣達10萬平方公里,亦即澳洲總面積的1.3%,相當於整個南韓。當該案2015年浮上檯面時,坎培拉以部份地區位於嚴格管制的軍事區為由予以否決。鵬欣縮小採購面積,排除管制區,但澳洲政府再度否決,表示該交易違反國家利益。

澳洲與紐西蘭均深切仰賴中國,前者約30%的出口銷往中國,後者約20%,然而兩國與北京的國安緊張仍持續存在。公關公司Powell Tate澳洲部門一名主管指出,中國企業認為只要聯邦與州政府核准原來的投資案,大規模的拓展計畫也會無往不利,欠缺對澳洲政府、政治機構以及在地社群感受的理解,無怪乎這些企業備受忌憚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