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農漁民好溝通 地方卡關難解

2020/01/08 05:30

雲豹創辦人張建偉從事創投十多年,轉投入太陽能電廠是基於使命感。(資料照)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目前積極投入太陽能電廠者,除檯面上知名上市櫃公司外,不少系統廠都是有家有孩子的青壯世代投入。他們私下透露,幾年前與中南部地主談太陽光電案場時,反應多很冷淡,但現在農、漁民大多能接受,甚至鄉民的無理回饋、抗爭少很多了,問題還是卡在地方政府及官員。

雲豹創辦人張建偉今年剛滿四十歲,畢業後從事創投達十多年,轉投入太陽能電廠只是基於使命感的驅使;他曾經為了爭取台東太陽能電廠案,和原住民頭目喝米酒喝到掛,最後被同事用輪椅送上普悠瑪回家,也曾和上百個地主面對面洽談,以誠意感動眾人拿到租約。

晁陽綠能董事長邱信富在雲林設置二十二座太陽能溫室,以溫室屋頂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溫室內種植「無農藥」農作物,更砸下十億元打造全台灣首家綠能體驗農場的「晁陽綠能園區」,被譽為「綠色經濟實踐者」,讓外界了解太陽能與農業確實能完美結合,也翻轉台灣綠能產業。

業者說,過去地方人士或有無理的回饋要求,甚至環保人士帶頭抗爭等,這些可透過座談會溝通,甚至挨家挨戶拜訪解釋、爭取共識,業者只要有一定報酬率以上就可承攬,風險過高的案子當然主動放棄;但好不容易爭取到所有地主的同意,卻因為土地使用執照變更頻卡關在地方政府,在等待遙遙無期下,業者最後只能認賠被迫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