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想當台積電〉從克服挑戰中崛起 台積電成全球一流企業

2020/01/06 05:30

台積電籌資階段吃足苦頭,當時只有荷商飛利浦投資。(法新社)

記者洪友芳/專題報導

去年台股加權指數曾攻破萬二大關,創29年多來新高,主要歸功權值王台積電(2330)股價達345元歷史新高,市值飆到8.9兆元新高。台積電耀眼的表現,來自成立近33年來,一路克服諸多挑戰、勝過挑戰,才能奠定晶圓代工產業龍頭地位,帶領台灣半導體業長期居世界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1987年初,台積電從工研院技轉6吋晶圓技術,衍生成立公司,首創專業晶圓代工模式,由張忠謀擔任董事長;成立前,當時台灣半導體業剛起步,國內知名企業對投資晶圓代工皆興趣缺缺,台積電籌資階段也吃足苦頭。

初期籌資吃足苦頭 僅飛利浦答應投資

回首創業過程,張忠謀曾對外分享,他創業台積電,以籌資最為挫折,當時行政院承諾政府可投資、但要低於5成,他要找一家半導體跨國公司當第二大股東,連孫運璿、李國鼎都幫他找,他自己尋求英特爾、德儀等美商投資,最後只有荷商飛利浦應允;飛利浦後來表示,「因為晶圓代工商業模式才投資,如果仍設立一個普通的整合元件廠(IDM)就不會投資」。

投資資金有著落,台積電終於成立,但初期只靠國內客戶與訂單,成立1年多後,英特爾共同創辦人葛洛夫來台,順道參觀台積電6吋晶圓廠,評估後決定下單,成為台積電第一家重要國際客戶。有了英特爾加持,吸引國外IC設計公司陸續下單投資,逐漸確立台積電專業晶圓代工的地位。

目前擔任台積電董事的曾繁城曾表示,台積電前10年經營最辛苦,一路走來,挑戰很多;他跟張忠謀內外分工明確,張對他充分授權,信任他掌管生產與技術研發、到國外延攬留美人才,一起做出很多「對的決策」。

外國人CEO請辭 投效聯電震撼業界

台積電在1991年延攬德州儀器副總裁的Donald Brooks,這位外國來的CEO任台積電總經理的6年間,不斷引進美國客戶,帶動台積電迅速成長,年營收從破百億、200億到400億元以上,且連續2年每股稅後盈餘曾達10元以上。不過,Brooks請辭後,卻投效當時台積電競爭對手聯電(2303),擔任聯電董事兼北美總裁,震撼業界。幸好張忠謀回任總經理,才順利化解一場風暴。

2000年對台積電是很重要的一年,前一年,台積電剛併購世大、德碁,且拒絕IBM的邀請加入研發聯盟,決定走技術自主不依靠外人的路,聯電則選擇加入IBM研發聯盟。台積電為了技術自主,積極延攬國外一些好手加入研發團隊,包括微影高手林本堅在內,台積電也從0.13微米大大甩開聯電的競爭。

半導體業景氣波動,也曾衝擊台積電營運。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台積電連續2年獲利衰退,掌舵的蔡力行因裁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迫使已交棒的張忠謀迅速撤換蔡力行,以78歲高齡回鍋台積電總執行長大位。安定人心之外,也找回蔣尚義重掌研發兵符,後來張忠謀看準智慧型手機熱潮將到,更大手筆調高資本支出與研發經費,擴增產能、研發組織,也帶動近9年營收逐年創新高,製程技術目前走到7奈米,量產5奈米在即,已超越英特爾、三星,領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