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人物專訪〉銀行公會理事長、台銀董事長呂桔誠 重回台銀 培養人才與國際化

2020/01/06 05:30

台銀董事長呂桔誠表示,培養經營團隊及國際化,都是心中份內的工作。(記者靳昌玲攝)

記者魏錫賓/專訪

台銀董事長呂桔誠認為,今年台灣成長的溫度還在,可帶動額外的需求。(記者靳昌玲攝)

從外商到台銀,並擔任過財政部長的台銀董事長呂桔誠,在美中即將簽署貿易戰後的第一階段協議前接受本報專訪,著重整體分析的他,再度強調「台商短空,台灣長多」的效應,今年的經濟不悲觀;而做為銀行家、不走短線的呂桔誠,談及再度回到台銀的責任時,則表示,這一次是做基礎建設,要培養人才與國際化。

1956年出生的呂桔誠,大學入學考以第一志願進入政大新聞系。不過當時仍有報禁,新時代的開放浪潮,使他對未來有疑慮,決定先有紮實的專業領域背景,所以申請轉系。但政大規定轉系必須是全班前3名,且英文、國文至少80分,他拿到第3名,只是新聞系全班英文僅一人為80分,他是第2名78分,所以無法轉出。幸經當時銀行系的助教向時任教於銀行系、現為遠東銀行董事長的侯金英說明,經面談後,他被特准轉入,成了政大新聞系成立後唯一轉出的學生。

財經專業受重用

從政大銀行系畢業後,呂桔誠赴美取得西北大學企管碩士學位,和新聞工作愈行愈遠。在進入公務體系前,都在外銀服務,擔任過比利時聯合銀行臺灣區執行副總經理、巴黎銀行臺灣分行副總經理及紐約銀行臺北分行副總經理等職位,被視為是綠營內少數金融專家之一;民進黨兩次執政,他都被委以重任,先後在陳水扁及蔡英文總統時期二度被任命為台銀董事長,也曾任財政部長、土銀總經理。

蔡英文勝選後,就有呂桔誠入閣的傳聞,但他2016年再度到台銀擔任董事長。距離2004年首度被任命為台銀董事長,雖已超過10年,這一次沒有外銀與國有銀行的文化衝突,不過,即刻上手的呂桔誠,除了到教會外,依然連假日也到台銀,他說,是使命感,也是責任。

台商返台是趨勢

金融專業及政府機關的經歷,使呂桔誠對財經環境的變動特別敏銳,同時像一般知名銀行家一樣,每年都會有人希望他預測新一年的景氣。2018年是狗年,呂桔誠判斷經濟依然堅實,可以穩健的走,狗就是那樣,後來印證大致如此;進入2019年前,美中貿易戰日熾,股市下修,大部分人不看好豬年的經濟表現。不過,他受訪指出,「Slowing but Moving(緩慢,但是在移動)」,豬剛好有這樣的性格,不必過度憂慮。主計總處果然在2019年屢次調升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

呂桔誠說,他當時的樂觀,是因為看不出有太不好的情境,且台商回台及轉單現象,其實從2018年就開始了。在國發會的台商返台專案未提出前,2019年初台銀就已訂下台商返台1千億元的放款額度。迄12月底,已核定自辦及國發會專案新承作金額將近500億元。台銀現在每週都收到申請案件,因國發會核定、銀行同意撥款要時間,2020年台商投資動能會更強,實質投入將更多。

美國戰略的改變

台商返台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判斷今年景氣,不能忽視美國政策。呂桔誠指出,歐巴馬執政後期,就提出印太戰略,這是美國政策的調整,美中貿易戰只是其中的一環。因此,美中貿易戰不只是貿易戰,是國家間的戰略競爭,所以有後來的科技戰,甚至是貨幣的衝突。從華府不分黨派的態度,可以感受美國對中國看法已轉變;要在此一大架構下分析,才能準確判斷台灣會受到的影響。

呂桔誠說,美中貿易戰迫使台商積極調整經營策略,需分散在中國生產基地集中的風險,但有「台商短空,台灣長多」的效應,企業雖面臨短期的不確定性,卻能構築長期更堅韌的產業供應鏈;而台灣在兩強之爭中,因產業結構關係,受惠轉單及台商返台效應,反而能加速轉型升級。聯合國的研究報告就清楚的指出,受益最大的前三名是墨西哥、越南及台灣。

美中貿易戰緩和後,台商會再外流?呂桔誠認為「未必」,若已購置土地、建造廠房,不會說走就走;如果只是增加一些組裝等簡單的加值投資,則仍須觀察,必須看主要廠商回台後,供應鏈是否回來?畢竟供應鏈的重佈需要較長的時間。

今年經濟不看淡

美中即將簽署的第一階段協議,呂桔誠認為比較像是一種姿態,衝突並未根本解決,雖不加新關稅,但舊的也不減。不管如何,今年台灣成長的溫度還在,除了還有轉單效應,也有台商實質投資的增加、基礎建設的帶動,前瞻建設在去年下半年開始落實執行後,今年會加速;這些反映到經濟上,可帶動額外的需求。

2004年從外銀第一次到台銀,呂桔誠面對完全不同的文化衝擊。他說,台銀受限法規,無法以金錢待遇為誘因,員工雖優秀,但不管做多或少,薪水都一樣,獎金也差不了多少,只能誘導之以「尊嚴」的提高,和「做生意」的本質不同。當時主要是改變思維,「希望同仁將傳統行政官僚式的想法,轉變成像銀行家及企業家較具彈性及積極性」。

台銀員工學習快

2016年再度回到台銀,呂桔誠表示,「不一樣了」。他說,10幾年前在台銀成立聯貸小組,是從零開始,必須請外銀協助指導,但因台銀員工學的快,聯貸小組統籌主辦的聯貸案穩定成長,現在擔任管理行的量一直排在第一名,每一年都超過1,000億元的主辦量。

上一次想改變「企業文化」,呂桔誠這一次著重「國際化」,一樣著眼於長期的發展。他指出,二年多來成立了雪梨分行及法蘭克福、矽谷、曼谷、雅加達、馬尼拉、胡志明等辦事處。在台商在進入當地市場前,台銀先以OBU服務,他們進入後,台銀以辦事處與日本、德國等大型跨國銀行合作,提供融資等服務。

培養人才國際化

呂桔誠認為人才是永續經營的根本,未來的盈餘,是建立在今日的資產結構上,包括實質資產及人力資產。因此,他將行員訓練所的位階由二級單位提升至一級,並引入外銀的訓練方式,選訓初進台銀,35歲以下的優秀員工,每2週至總行受訓3天,半年後,再分發至3至6個部門再受訓半年,儲備經理人才。同時辦理「卓越人才管理班」,資深人員若能通過,就有擔任副理、經理的資格,補充面臨嬰兒潮退休人力的不足。

培養經營團隊及國際化,都是呂桔誠心中台銀董事長的份內工作,即使被幕僚形容為一日當數日用,但他引聖經說「要走的路甚遠」;而在他素雅辦公室內的透明書櫃中,低調擺放著的與各國財經首長的合照,則透露了他的份外工作,他說,「我沒有外交專長,但總是想盡一份心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