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書劍集》消失的議題

2019/12/31 05:30

都說經濟重要,但在總統大選唯一一場辯論中,經濟議題不僅未激盪出唇槍舌劍的對決,連火花也沒有。(3組候選人左起: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蔡英文總統、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本報合成)

◎歐陽書劍

都說經濟重要,但在總統大選唯一一場辯論中,經濟議題不僅未激盪出唇槍舌劍的對決,連火花也沒有。近的沒有眼前困難的提醒,遠的沒有未來路徑的指引;政見交鋒時,經濟環境的轉折視若無睹,發展經濟的主張,於是只填充在各自的政策白皮書中。

國際經濟現狀仍然景氣低迷,全球貿易欲振乏力,台灣雖得利於產業結構,受傷較輕,表現優於主要競爭對手;不過,若與自己比較,不到三%的經濟成長率,依然是過去七十年來相對較低的一年。外在環境中的美中貿易戰、日韓貿易衝突似有緩和,英國脫歐也將有較明確方向,各國股市迭創新高,且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並經主計總處再度調升,明年也有看好的理由,但這些都不確保經濟的萬里無雲,而劇變也總是發生。

因此,最高位的領導人,沒有拋開這個議題的藉口。現任總統能夠以在任時的作為與表現,呈現執政績效,印證經濟政見履行的能力,然後再提出新主張,蔡英文就利用幾場政見會等時機,做了簡要的說明與呈現;主要挑戰者韓國瑜屢次批評現狀,既認為世上苦人多,經濟應是主攻的關鍵議題,卻未能把握機會對舊政策批判,並引新政策對決。有意義的經濟政策交鋒,於是未出現在唯一一場辯論中。

辯論場上,總統候選人們未以財經政策論輸贏,但我們仍能從政策論述的文字中,尋找兩方主張的異同。建立創新、開放的經濟,鬆綁產業限制,提升創新能力、留才、攬才厚植人才庫及應用技術優勢等,是國、民兩黨候選人共同的想法,也都鎖定青年、都看向國際,尤其都想將台灣建立為亞洲企業集資及調度資金的中心;整體來看,最大的不同依然是對中國的態度。

蔡英文不僅不強調中國在台灣經濟的角色,更認為台灣出現製造業空洞化危機,是因中國崛起而產生的磁吸效應,因此將利用台商返台及國際企業投資台灣,重新擦亮招牌,將台灣建構為亞洲高階製造及研發中心。韓國瑜透過國政顧問團提出的經濟產業政策,則是立基於兩岸關係的和緩,若勝選,不僅全力發展兩岸經貿,也要建立農產品銷售至中國的機制,擴大綠色通關,建立農產品緊急採購機制。

韓國瑜或許不是國民黨內的主流型政治人物,但經濟政策則延續國民黨一向的想法,希望從中國走向世界,長期想將台灣發展為「自由經濟島」,打造庶民經濟。蔡英文下一階段的財經政策,則是以立足台灣為基礎,要將動能放射至亞洲,「再造台灣經濟盛世」。

有意義的政策論辯,不易在大選中成為主軸,這一次的總統選舉,更少政策的交鋒,各候選人的政策白皮書,也依然有斷裂式的展示,像牽連廣泛的人口老化議題,在經濟上造成就業人口數邁入衰退期,但衡量十五歲以上人口參與勞動比率的勞動力參與,我國平均都在六成以下,女性一直維持在五十%左右無法提升,卻一直都沒有有效改善的措施;各類問題的政策,缺乏更高層的整合。

國家經濟發展不會因一人而興或衰,民間力量才是經濟主力,但政府做為經濟的重要參與者,總統要能展現用對人的能力,且能知道是否用對人、做對事,理解數據的真正意義及操弄可能,才能為大眾治國。至於經濟議題,即使從辯論場合消失,但一直都在影響大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