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綜合話題〉破解房市銷售話術 買房議價不吃虧

2019/09/30 05:30

鄉林建設曾宣稱,「士林官邸」銷售率超過五成,但是至今沒有任何過戶資料。(資料照)

記者錢利忠/專題報導

房地產市場向來是投資理財或企業資金配置的戰場,卻面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衍生不少投資糾紛。常見案例包括被代銷話術影響,等簽約後才發覺不符預期,而與建商對簿公堂,但類似案例往往以不起訴收場。投資人若能化被動為主動,細究建案的「價量」趨勢再談價,不失為增加談判籌碼的方法之一。

鄉林建設打造的「士林官邸」案,在2009年預售時每坪曾開價300萬元,但此案位於特定商業區,2012年遭到北市府建管處稽查,發現該案在施工時擅改樓高。因此,依「建築法」規定,對起造、承造、監造人等開罰,甚至勒令全面停工。鄉林建設曾宣稱,「士林官邸 」21戶,已賣出11戶,銷售率超過五成,但是卻沒有任何過戶資料。

不要說一般投資者難窺知「價量」數據,就連不動產專業投資人也不見得能掌握第一手消息。不過,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近來針對遠雄人壽投資不動產的裁罰案例,卻意外打開房地產交易的潘朵拉盒子,讓極為機密的建案銷售率意外攤在陽光下。

金管會意外戳破銷售黑箱

針對「價量」資訊不對等的難題,在金管會於今年6月對遠雄人壽的1起裁罰案中意外露出端倪;遠雄人壽在新北市新莊投資興建總戶數200戶的建案「遠雄國匯」,於2017年完工1年多後,只賣出約30戶,被金管會以違反「不動產投資必須即時利用並有收益」規定為由,裁罰100萬元及處以糾正、限期1年內處分出售或改成出租不動產;此案意外顯露銷售實況,間接道破了建案的「價量」走勢,引起投資人熱議。

律師黃國銘、蔡孟芩表示,該建案應是取得的收益未達金管會制定之「關於保險業辦理不動產投資有關即時利用並有收益之認定標準及處理原則」之有關「年化收益率」的標準才遭裁罰。相較於建商口袋深度,該案裁罰金額不過九牛一毛,卻創下公務機關揭露銷售中建案銷量首例,也讓投資者能一窺建商內部才有機會知悉的「價量」秘辛。

但是並非每個建案都是由壽險公司轉投資興建,一般建案僅能透過《公平交易法》第21條的「廣告不實」處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