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央行護經濟-時事求是〉與時並進的中央銀行

2019/06/17 05:30

澳洲央行總裁羅威認為,澳洲受長期低薪資成長及房價下跌影響,消費動能不佳。(歐新社)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美中貿易戰難分難捨、英國脫歐前程吉凶未卜,其他經濟變數更無時不在跳動。中央銀行本週將召開理監事會討論貨幣政策,若政策利率邁向「第12凍」,就是連續3年未調整,以不變應萬變雖也是一種策略。但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下,於物價、金融穩定之餘,恐怕應更積極思考是否有空間照顧經濟成長之經營目標。

目前國內的長期債券殖利率處於歷史低點、銀行資金成本進一步下滑,且過去幾個月貨幣已貶值至近期相對較低的一端,在基礎建設投資增加及原物料相關產業活絡的刺激下,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均為2.75%,而國內經濟的主要風險為受長期低薪資成長及房價下跌影響的消費動能。這不是描述台灣,而是出現在澳洲央行總裁羅威(Philip Lowe)在6月初調降政策利率0.25%後的正式聲明中。

羅威提到的經濟狀況,與台灣確實頗為類似。台灣除了沒有豐厚的自然資源及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值相對更低外,貨幣政策一樣寬鬆,資金成本也處於低點,薪資成長尤其緩慢。不過,在羅威的聲明中還提到,澳洲去年就業成長強勁、勞動參與率持續增加,也使民間企業薪資開始提高,只是整體的成長率依然相當地低。

澳洲央行在2016年8月調降政策利率1碼至歷史低點後,有30次會議均維持不動。在上週降息後,政策利率繼續往下推至歷史新低。雖然澳洲央行估計今年的物價膨脹率約為1.75%、2020年2%,其後會稍高,但因房市不佳,且為了有效利用閒置產能、加速通膨目標的達成,因此有下調政策利率的決策。

各國經濟現狀都不完全相同,景氣循環也有差異,我們不一定要跟著其他國家調整貨幣政策。不過,在執行的時點上,縱有各自的判斷,但心態、想法及觀念,則應隨著結構性的變動而調整。

維持物價穩定 不是等於零上漲

維持物價穩定是各國央行的一致目標,但目前主要國家定義的「物價穩定」,並非將物價上漲率操作至趨近於零。美國聯準會(Fed)及英國央行都認為「低且穩定」的物價是每年2%的上漲率,也是貨幣政策的目標值;歐洲央行定義的物價穩定是中期的物價年增率平均值低於但接近2%;澳洲央行的貨幣政策也採通膨目標,目標值是中期消費者物價平均年增幅在2至3%之間。

除了物價之外,澳洲央行的任務是達成充分就業,以促進經濟繁榮、增進澳洲人民的福利。即使做法有異,增進人民福利也是所有央行的最終目標。紐西蘭央行認為促進就業是提高人民福祉的最直接表現,因此今年才在維持物價穩定的政策目標中,加上促進就業。

央行貨幣政策 需更具彈性創意

央行的任務單純,但不必單一,當物價與金融穩定尚無明顯的破壞跡象,且全球都為經濟低迷所苦時,更具彈性或創意的貨幣政策或新工具,以傾向協助經濟成長的思考,端出新的政策,並非沒有理由,尤其是在市場利率低於政策利率之時,宣示就是行動。

改變現行政策有積極和消極原因,若因現狀已經不好而調整政策,是被動的改變;另外一種更積極的決策方向是現狀並未惡化到需要改變的程度,但若改變能變得更好,就有改變的空間了。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影響大眾心理預期與消費、投資操作,也會改變經濟的運行節奏。雖然不必為了改變而改變,但也不應為了不想改變而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