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貿易戰衝擊 逾4成企業遭砍單

2019/06/13 05:30

媒體最新調查,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四成三企業坦承訂單已遭縮減,台灣七大產業指標業者尋求打造未來工廠、導入自動化方案,加快智慧製造的升級腳步。(資料照,新北市經發局提供)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商業周刊」昨公布美中貿易戰危機感大調查,取得一一七家企業回應,高達四成六企業認為,貿易戰衝擊跟二○○八年金融海嘯一樣嚴重或更嚴重,更有四成三坦承訂單已遭縮減,有三成企業表示將展開撙節措施,可能採取裁員或遇缺不補等方式因應貿易戰。

46%認為衝擊不輸08年金融海嘯 3成將啟動撙節

調查發現,面臨訂單縮減的企業,有三十九%企業表示,砍單幅度較無貿易戰狀態下的預期訂單規模減少一到三成;有五%企業表示遭砍單五成以上,且以中小企業為主;另有三十二%業者表示,將靠精省成本度過難關,回答將「撙節成本」企業中,有三十四%採取的方式為裁員或遇缺不補。

「非遷廠能解決」 導入自動化、升級未來工廠

商周分析各產業因應貿易戰方式,包括鞋業、紡織、工具機、汽車零件、電子組裝、網通及電池業者等七大領域指標業者,有的是「抱團取暖」,準備打造未來工廠,尋求升級轉型;有的已認清「轉單利多可能是毒藥」,只接受值得長期經營的客戶、局部導入自動化方案;也有大裁資深幹部級人力,騰出空間導入資通訊人才,加快智慧製造的升級腳步。

調查發現,在貿易戰的衝擊下,已不是遷廠就能解決,而是供應鏈整體的成本、體質、邏輯都在改變,指標業者都在「培養自己可以隨時移動的能力」。

聚陽:轉單利多「可能瞬間變毒藥」

以成衣大廠,同時也是國際品牌H&M、Gap、GU背後的重要代工廠聚陽實業為例,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二十座工廠,中國的產能僅佔四%,常被外界視為美中貿易戰下轉單的受益者;但聚陽董事長周理平卻認為「這可能不是好事」,成衣製造的毛利低,若不慎選接單,可能導致成本上升、利潤下滑,「轉單效應可能瞬間由蜜糖變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