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英國脫歐〉飄灑在英國離開前的歐盟風霜

2019/05/20 06:00

厄夸特城堡遺跡位於尼斯湖畔,是蘇格蘭最重要城堡之一,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話生物之一。(記者魏錫賓攝)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那個傍晚在蘇格蘭的尼斯湖(Loch Ness)畔,陰鬱的天氣將湖面映照地更為神秘,從已修繕成觀景勝地的厄夸特城堡(Urquhart Castle)遺跡極目四望,除了湖面的灰暗,就是成排靜佇的招風樹,沒有水怪,以及追逐水怪的喧鬧遊客。那是2002年,實體歐元剛問世,歐元紙鈔和硬幣走進了生活,夾雜著期望與疑慮,烘襯以神話和傳說,雖然前程茫茫,卻有無限的憧憬在飄動,就像在朦朧中想像遠處必有秀麗的風景。

預知危機的舊債

想像的風景,總是更為美妙,卻有如永遠到達不了的桃花源。歐元推出後,果然並非一路美景如畫,即使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積累和美元較勁的份量,但會員國經濟狀況歧異且各有盤算,免不了擦撞出繽紛卻詭譎的火花。在歐盟的演化慶典中,政客偽善的醜陋容顏穿梭浮現,幾番風雨,終於在2010年吹灑起歐債危機。第二個10年,歐元再度聚焦了全世界的鎂光燈,只是世紀交替時的欣羨眼光還來不及移開,世人屏息期待地情緒,已被豬仔(PIIGS;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和西班牙)何時將被屠殺的懷疑所取代。

其實「歐債危機」的發生,在歐元問世當時就不被視為是意外。歐元的內在缺陷,不僅英國對歐元說「NO」運動的團體臚列清楚,就連歐盟之內的官員也都明白,在政治整合未臻完善前,任何跨越自由貿易區(FTA)的經濟整合都不會穩定,危機的發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這些概念,甚至在歐元尚未推出前,學界就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支持。

加速整合的圖謀

所以,兩度擔任義大利總理並曾任歐盟執委會主席的普羅迪(Romano Prodi)在2001年就曾這樣說:「我確信歐元將迫使我們引介新的經濟政策工具。雖然在目前的政治氣氛下不可能被提出,但在未來的某一天,將有危機產生,而新的工具也會被創造出來」,他的想法和許多歐洲菁英一樣,不僅視金融危機為必然,甚至將危機當做歐盟進一步整合的契機。

純粹從經濟角度觀察,確實無法窺知歐洲整合過程的全貌,也難以理解歐債危機由點而面擴散,卻仍能維持共舟而行的真相,因為連歐元區也是建立在政治的基礎上,歐洲中央銀行前總裁杜森伯格(Wim Duisenberg)曾說過,「經濟暨貨幣聯盟…是統一歐洲的墊腳石」,所以歐債危機的獲利者,不是只有狙擊各國公債市場或股市的投機客,以合縱連橫謀取政治利益的政客,也藉此巧取豪奪地拓展了勢力範圍。因此,歐盟的未來,依然將會在經濟與政治的交錯影響中浮現。

歐債危機發生時,希臘退出歐元區或是歐元解體的預測,不只以庶民在催淚彈下的抗爭佔據新聞版面,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曾認定那才會有更好的結局。不過,一統歐洲的整合夢,60多年來都還在孵育中,歐盟政界領袖當然不會因為一時的財政危機就讓它淪為空談。在德國主導下,終以撙節策略暫時度過國債困境。只是期待經常落空,歐盟的經濟危機,不僅未轉化為進一步整合的契機,還因英國在2016年公投脫歐的決定,遇到新的難關。

沒有範本的脫歐

發行歐元是使歐盟更緊密的關鍵策略,若以實體歐元問世之前3年歐元已能做為交易與清算工具起算,2019年剛好進入第三個10年,歐盟28國已有19國採用歐元為官方貨幣;英國不是歐元國家,卻是歐盟的重要會員國、預算淨貢獻者,即使脫歐僵局不會持續太久,但已使十年一劫的歐盟未來,再度走回迷霧中。

羅馬帝國之後,朝代幾度更迭,歐洲國家疆域歷經多次重劃,連國土都沒有明確界線,或許分合也並不那麼令人難以理解了。那一年的傍晚,從英國隔海看歐陸,是一片朦朧;今日跨洋觀察英國脫歐的發展,一樣是在暗夜之中,只是星光點點,卻更加地暗淡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