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搶救千億風電投資 開發商補件拚複審

2018/12/31 06:00

四家離岸風電開發商加班補件,力拚彰化縣府複審過關。圖為彰濱工業區南側部份將做為「彰化風電港」使用區。(資料照,彰化縣府提供)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沃旭、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海龍及中鋼等四家離岸風電開發商,能否適用今年每度五.八元的躉購費率,明年一月二日一早是最後期限。配合彰縣府要求針對漁會溝通、漁業轉型、產業在地化等七項目進行說明,開發商在連假期間加班補件,力拚縣府能發出複審同意函;數千億元投資能否保住及年數十億稅收可否留在彰化,備受關注。

彰化縣政府早在今年九月就發出「地方同意函」,但因籌設許可仍得地方政府複審後回覆意見,縣府在二十八日針對複審回文、並未同意。

據了解,彰化複審回文雖表示「籌備創設審查,無涉本府職權」,但仍要求各開發商說明七事項,包括漁民及漁會溝通相關同意資料、漁業轉型輔導及回饋補償、產業及運維供應鏈在地化、產學合作及提升在地就業、社福措施及地方回饋、環境影響減輕措施及保護復育、海域土地償金轄管地方政府分配權等,且均要求提出方案。

有開發商表示,申請籌設資料中已包含這些項目,目前正釐清說明,希望獲彰縣府認同;彰化在地工程供應鏈業者說,明年的十二.七%躉購費率降幅已砍到見骨,殺雞取卵後恐令外商不願投資,且彰化換黨執政後就發生變數,也使外資對台灣政治風險重新評估,認賠殺出機率高。

台電孫公司星能副總鄭鉉直言,已與開發商沃旭簽約施作岸上輸變電,但開發商開始討論要終止合約,將牽涉在地化廠商上千人沒工作。

供應鏈業者強調,希望不要走到「三輸」局面,離岸風電高達九千多億元投資多數投注在彰化,若因彰縣府而卡關,「外商一定會有停損點」,屆時能源轉型失敗、地方機會全部歸零、外商投資失敗,是三輸局面。

業者還說,風電產業對彰化相當有利,除漁業等有轉型機會外,光是營業稅就有四成到地方,相當每年三十億元;業者目前已貢獻在地不少的印花稅,若開發商退出,在地供應鏈會先倒。

若明年一月二日開發商無法拿到複審同意函,官員透露,目前經濟部正研議對明年躉購費率的「善意回應」,包括需較早國產化的水下基礎部分,可望以國內簽約價核實計算;開發商關心的「前高後低」費率,顧及綠色金融健全性,也可考慮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