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投資趨勢〉人工智慧的地位與投資困境

2018/12/03 06:00

世界主要國家AI計劃

■ 劉宗聖

人工智慧(AI)早在1950年代就被提出,直到機器學習及自然語言處理的出現,才在近年實際與產業連結。如今無人機、自駕車、無人商店、智慧助理等大幅地導入,改變我們原有生活型態,30年以來人類的夢想觸手可及。麥肯錫報告指出人工智慧將開啟人類未來75年的新生活經濟學,為全球GDP成長貢獻1.2百分點,至2030年可望帶動13兆美元的產值,媲美歷史上蒸汽機、電氣化等重大變革技術,迅速重新塑造商業、全球經濟及人類工作的方式。

提升到國家戰略層級

2016年AlphaGo在圍棋上擊敗世界棋王李世乭,讓人們真正意識到人工智慧與我們距離並不遙遠。全球眾多企業紛紛關注人工智慧發展,統計全球企業財報公佈時提及人工智慧及大數據關鍵字的家數,在AlphaGo勝利之前不到100家,時至今日已增長近900家。根據Gartner統計,全球已有59%企業準備發展人工智慧、25%正在接軌,而6%已讓人工智慧實際運作。再過3年,至2021年全球20%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替換,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時,美國會有10%的工作崗位被人工智慧取代。人工智慧領域的工作已是全美最佳工作,機器學習工程師年薪平均約15萬美元,較2017年成長超過6成。

經濟學人雜誌2018年3月號封面標題為「科技霸權的戰爭」,內文說明美國及中國的科技關係從教育、合作轉變至今封閉,顯示成為國際霸主需掌握創新的科技技術。全球各國積極訂定人工智慧發展策略,中國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並於十九大提出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計畫,法國、德國、英國、南韓於今年提出AI國家計畫訂定未來5年發展。更不用說美國早已編列百億預算輔助研究,在全國廣設創新研究院及國家創新市集等深耕政策。至2035年人工智慧大幅改變勞動生產比率,美國、日本、德國、瑞典、芬蘭等國將有30%以上由人工智慧貢獻。人工智慧的競爭就如同1980年代太空爭霸一樣是國力表現。

投資上所面臨困境

日前由筆者親自率領團隊拜訪歐洲多家重量級資產管理公司及指數公司,發現在人工智慧創新的大趨勢下,傳統的人工智慧主題指數已不符合目前投資環境,也發現全球投資人對於生活週遭的科技進步非常有感,然全球人工智慧的應用鏈不斷擴張,並無法簡單輕易地掌握真正具有未來價值的公司。

這趟商務之旅中,我們發現全球投資人都面臨相同的三大困境:一、主流指數已無法代表趨勢發展。比如那斯達克100指數的科技股僅占6成、費城半導體指數僅是半導體產業,代表性大不如從前,無法彰顯大趨勢領頭羊的公司表現;二、產業指數分類模式不符合潮流。國際級企業全球多角化經營早已是常態,試問亞馬遜是科技業還是零售業?微軟是軟體業還是雲端運算公司?Netflix 是串流平台還是媒體公司?其實,並沒有正確答案,因為各家公司的業務早非單一產業為主力收入。另外臉書與Alphabet(Google母公司)也由今年10月從「資訊科技」產業被移動至「通信」產業,當時造成市場上規模不小的騷動。所以,隨著人工智慧等創新科技改變大環境結構,傳統產業的分類模式將越來越難以定義,這將是投資人所面臨的困難,值得金融同業好好深思,為投資人提出解決辦法。

(作者為元大投信總經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