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星期專論》美台高層經濟對話的必要性

2018/11/26 06:00

◎羅曼(Walter Lohman)

傳統基金會的分析師和歷任主席,提倡美台FTA的價值已超過卅年,現在正是讓這個構想成真的最佳時機。(圖為美韓簽署FTA文件,歐新社資料照)

我在傳統基金會擔任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已差不多十二年,提出美台自由貿易協定(FTA),是我當初的首要構想之一。我那時的老闆,也是一路以來的職涯導師艾德溫.佛訥,對此幽默地答以:「好主意,沃爾特, 我們這麼建議已有卅年了!」真是慚愧,但也給我上了一課:就算是絕佳的想法,也有可能陷入困境。

布希擔任總統時,美國與十八個國家就FTA議題展開談判。歐巴馬總統帶領其中三國跨越國會那關,完成十二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協商—它本來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但美台FTA並未受到重視。

一中政策 不應影響台美FTA

川普政府現在希望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它已通知國會,打算與日本、英國和歐盟展開進一步談判。菲律賓是另一個被列入積極考慮的候選國家,川普政府也提出與越南等TPP其他成員談判雙邊協議的想法。

還是一樣,沒有台灣。

問題出在哪裡?在南海到智慧財產權等議題上,川普政府正與中國對抗。華府已將中國正式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對其經濟利益構成直接挑戰。

莫非在某些實質問題上,美國政府固守提前對北京投降的傳統? 它是否太過在意緊張兮兮的國務院官僚建議,甘於在軍售等已建置完備的管道挑戰中國,卻對可能影響美中關係的新觀念戒慎恐懼?

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標準承諾,是美國副總統彭斯數週前在哈德遜研究所發表的知名演說中,較少被注意到的言論之一。我個人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只要適當詮釋,這是一項符合美國利益的政策,也是長久以來和平得以維繫的誘因。

然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應該排除與台灣達成FTA。

美豬美牛 綁架雙方貿易磋商

或許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官僚慣性在阻擋政府向前邁進,長期以來,USTR以圍繞著牛肉和豬肉進口打轉的狹隘議題,綁架了美台貿易磋商。川普總統的支持者誇他是偉大的「破壞者」,很難想像他會容許褊狹的官僚利益,成為與台灣這個美國第十一大貨品貿易夥伴談判的絆腳石。(也別忘了服務貿易。台灣進口的美國服務量,比東南亞國家協會所有成員的總和還多—扣除新加坡。)

雖然有點牽強,但這也可能是川普政府的中央計畫派(central-planning faction)—那些尋求以支撐其地緣政治美夢,或對理想的美國勞工抱持浪漫想像的方式重組供應鏈的人士 —在經濟上已將台灣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也可能是這些顧問認為,和台灣達成FTA反而會在無意間有助於中國。當然,一項FTA可以產生與此正好相反的效果,它可以提供設定並執行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的機會,而美台貿易關係目前並未受此規範。

最後,美台FTA也可能只是一個讓人提不起興趣的乏味議題而已。台灣爭取豁免鋼材關稅,卻難以引起白宮關注,便表明了這種可能性。基於安全考量而豁免一個極度依賴美國的國家,這個邏輯如此有說服力,只要相關決策者花點時間想一下,可能就會拍板定案。然而,在這個問題上,台灣幾乎沒有獲得任何回應。

無論是什麼原因,都有可能克服,川普政府也可能會推動美台FTA。這樣當然很好,風險則是對於反對意見所做的回應,如今在效果上可能不比過去卅年。要提升美台經濟關係,必須另闢一條更周全的新蹊徑—一項可為FTA談判提供背景脈絡且最終予以超越的新倡議。

我的同事萊利.華特斯(Riley Walters)在兩週前由傳統基金會出版的一篇論文中,就提出了這類機制。他建議美國和台灣參照美國和日本當前的經濟對話模式,舉行高層級的經濟對話,但不是副總統和副總理層級的會晤,美方代表可能是USTR和商務部長,台方則是層級相當的對等機關與首長。

參照美日 突破障礙多方合作

高層級對話可以實現許多事。首先,定期高層交流隱含的政治承諾,將有助於突破美方對FTA設下的官僚主義障礙。其次,FTA成案的可能性提高,將給予台灣在敏感議題上做出妥協所需要的撫慰,例如牛肉和豬肉進口。第三,對話的格局將超越免除關稅或非關稅障礙,邁向數位經濟、投資、能源、網路安全和促進全球智慧財產權等領域的合作。第四,對話將可獲得美方一致關注。

是的,傳統基金會的分析師和歷任主席,提倡美台FTA的價值已超過卅年。但實際上,現在正是讓這個構想成真的最佳時機。現在的白宮願意嚴肅審視美中關係的前例,在各個層面挑戰官僚主義。美國和台灣應該建立一套程序,將直覺的構思化為以市場為基礎的實際成果。

(作者羅曼為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新聞中心周虹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