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大葉高島屋vs.新光三越 核心人物天母過招

2005/01/03 06:00

記者卓怡君╱專題報導

溫暖的冬陽灑在綠意扶疏的行道樹上,沿路商店充滿異國情調,這就是天母商圈,原本人車不多的街道,忽然需要交通警察駐守指揮交通,在過去,只要5分鐘至10分鐘就可以找得到停車位,現在需要等上40分鐘甚至1小時,這些改變都是因為新光三越天母店開幕!

2004年底,天母商圈百貨大戰開打,稱霸天母長達10年的大葉高島屋對上台灣百貨龍頭新光三越,兩家同樣具有日系血統的百貨公司,卻擁有不同的企業靈魂。為了天母店招商,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還親自出馬,洽談日本最大豬排連鎖店勝博殿進駐,這場百貨大戰打起來格外令人矚目。

大葉高島屋在1994年開幕,由日本高島屋與台灣羽田機械合資設立,當時雙方各持股50%,4年前統一集團與高島屋決定合作統一高島屋,高島屋將其持有大葉高島屋的16.6%股權賣給統一,目前羽田持有50%大葉高島屋股權,高島屋持有33.4%、統一則有16.6%。新光三越成立於1989年,由新光集團與日本三越百貨合資設立,首家分店為1991年開幕的台北南西店,目前資本額為49.62億元,台灣與日方持股比重分別為55%與45%。

同屬台日合資百貨的大葉高島屋與新光三越,經營團隊與管理風格迥異,大葉高島屋可說是全台日系百貨中最日式的百貨公司,管理團隊以日方專業經理人為核心;至於新光三越則由台方主導,董事長吳東興早年就開設新光百貨,堪稱台灣的老百貨人,近8年來已順利培養長子吳昕達與次子吳昕陽成為左右手,吳昕達並在2004年11月由台日雙方董事會通過接下總經理一職。

大葉高島屋目前日籍主管共有9名,營運管理最高核心人物為日籍總經理新 壽一,底下有負責營業的副總經理三好進,百貨各部門包括宣傳部、總務部、財務部、紳仕嬰童家用部、仕女服飾部、食品餐飲部皆有日籍經理,日籍主管連成一氣,形成大葉高島屋最高指導體系。

新 壽一在1970年就進入日本高島屋工作,身上流著體貼入微的服務血液,可說是一等一的服務從業人員,對於員工服務品質要求相當高。

他常告訴員工,百貨公司就像是自己的家,如果有客人到家裡作客,你一定會把家裡整理得很乾淨,地板若是髒了,也會立刻擦乾淨,客人手上提著提袋,也會很自然地把它接過來拿著,一切都是這麼自然,顧客就像是到你家作客的客人,是一位你很在意的人,你永遠都在想辦法為他們多做一些事,如果用這樣的精神來服務,服務品質自然會好。

以整個大葉高島屋來說,對各樓層最熟悉者當屬新 壽一,逛賣場逛最勤的就是他,每天總要來來回回巡過好幾遍,看到消費者有疑問,他也會馬上為他們解決,絲毫沒有總經理的架子,他以身作則希望員工透過實際動作體現服務的精神,例如前陣子遇到耶誕節,大葉高島屋特闢免費包裝特區,他除了要求所有同仁都必須排班為客人包裝外,他自己也會抽空下樓幫客人包裝,他認為幫顧客包裝禮物也算是一種禮物,有時一天下來,包了100份禮品,他一點也不以為苦,甚至覺得很充實。「因為這就是一種心意。」新 壽一眼中閃爍著燦爛的光芒,訴說著他對服務的堅持。

面對新光三越來勢洶洶,新 壽一不否認短期內業績的確受到些許影響,而服務就是大葉高島屋最大的後盾,因為永遠會有新的賣場加入,舊的賣場受限於場地再怎麼改裝也不可能像全新的賣場一樣,因此,硬體輸人,但服務這項軟體設施,大葉高島屋絕對不會輸。

新 壽一指出,新光三越的加入,對整個天母商圈具有加分的作用,2004年大葉高島屋已針對開幕10年與因應新光三越的競爭,進行開幕以來最大規模的改裝,2005年大葉高島屋的目標將不是衝高營業額,而是提升獲利能力,對於滿千送百等流血式促銷,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會進行,希望讓市場回歸到自然競爭的狀態。

相較於新 壽一這種道地的日本服務精神,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則以本土的想法出發,創造出成功的台灣百貨。喜愛攝影的吳東興,個性沈穩,低調務實,擁有一種台灣人的使命感,不同於一般錙銖必較的老闆,只要他認為該做的,便會勇往直前,並不在乎是否多花一些錢。例如2003年台灣遭遇SARS,當時除煞時,百貨業啟動除煞慶祝活動,希望彌補SARS期間流失的大筆業績,吳東興當時的想法相當單純,他希望新光三越的除煞慶祝活動就是真的慶祝,而不是為了搶業績,因此他提出手筆超越周年慶的全館滿千送百活動,當時整個販促幕僚準備打廣告宣傳,但吳東興堅持要等到宣布台灣自疫區除名的那個時點,才能啟動全館滿千送百,宣佈時間抓不定,幕僚急著要和媒體廣告部門敲時間,擔心來不及宣傳會影響整個業績爆發的效果,吳東興還是不改變心意,他只告訴幕僚,「我不在乎業績,我要的是台灣全民真正歡喜慶祝的感覺。」

喜愛攝影的吳東興,藝術鑑賞品味高,新光三越創立以來,每家百貨分店都設有文化會館,當年可說是百貨業的創舉,也成為新光三越一項特色,吳東興犧牲寸土寸金的百貨賣場,希望推廣文化藝術,提升台灣人的文化生活,當年讓日本籍的主管大開眼界,高質感的文化活動陸續舉行,吸引許多消費者參與,現在不少百貨公司都跟進舉辦相關文化活動。

除了感性的一面,吳東興也是眼光精準的生意人,在地點選擇與消費潮流的預估都有獨到之處。他在創業之初,為了避免資金積壓,採取租店策略,獲利之後才逐漸買地,而他的養地策略一如他對攝影的堅持,為了好的畫面,他可以整夜守在海邊,只為捕捉太陽上升的那一剎那,他也可以為了一塊好地,等上十多年。

在新光百貨時代,吳東興以他精準的養地哲學,締造出當時規模最大保齡球館與最受歡迎的電影娛樂事業,目前新光三越則是自購土地比例最高的百貨業者,可掌握主導權,不易被房東牽制。

現在新光三越12家分店中的台北南西店、桃園店、台中店、信義計畫區的A4館和A9館,都是吳東興標購下來的。

30年前,新光百貨在新光集團體系地位並不受重視,新光百貨受到日系百貨夾殺最後結束營業,吳東興轉向和日系的三越百貨集團合資開設新光三越百貨,只花了10年時間,就建立出台灣百貨業界第1品牌,每年賺進近30億元,去年EPS甚至高達8元,今年營收挑戰600億元,吳東興成功證明,百貨公司真的可以是金雞母,而吳東興所屬這一系,也在新光集團中揚眉吐氣。

新光三越此次只花了半年時間即開出天母店,創下百貨業開店所需時間最短的紀錄,吳東興對於這樣的成績很滿意,天母店開幕以來氣勢如虹,是否能如吳東興期待的把天母商圈百貨市場的餅做大,各界都在關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