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國際金融〉10年資金盛宴快結束 流動性大潮將轉向

2018/08/20 06:00

國際金融市場重要指標

編譯楊芙宜/特譯

投資人又經歷了市場動盪的一週,新聞焦點從土耳其到科技業,無不令人憂心忡忡。不過,路透報導,投資人或許更應注意的是,資金流動方向正在改變。從2008年底至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以美國聯準會(Fed)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採行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迄今已10年,華爾街和各地投資人一直在討論當此慷慨的資金盛宴最終結束時,全球市場將會如何反應?而現在流動性大潮即將轉向,他們只有幾個月時間來調整。

明年撤出資金規模 將超過注資規模

全球4大央行美國Fed、歐洲央行(ECB)、日本銀行、英格蘭銀行從2009年以來,已向全球經濟挹注資金合計約13兆美元,以企業市值來算,約相當於13個蘋果(Apple)公司;以國家經濟規模來看,比中國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還多,約是台灣去年GDP的22倍。4大央行透過收購債券等資產向市場挹注這麼大金額資金,也使本身資產負債表急速膨脹。

不過,路透指出,市場即將告別此空前僅有寬鬆貨幣年代,在印鈔和零利率等措施下資金氾濫洪流迄今年年底將枯竭,主要央行預期明(2019)年將從市場撤出的資金規模將超過注資規模,將會是2011年來首度出現這種情況。

各種金融資產市場 被流動大潮淹沒

ECB將在今年底結束額外的購債計劃,加入近1年來已在緊縮資產負債表的美國Fed行列。Fed今年10月開始將加速縮減資產負債表,每個月從市場撤出500億美元(約1兆5,400億台幣),預期明年將把價值達4,700億美元債券撤出其資產負債表,大幅瘦身。

報導說,要讓市場脫離寬鬆資金流動性可能並不容易,央行的流動性大潮已經滲透至各種金融資產市場各個角落:從優質葡萄酒和藝術品,到房地產、垃圾債和新興市場。央行資金盛宴帶來的流動性推動許多國家債券價格升至高點,殖利率轉為負值,還使股市牛市(多頭市場)持續至今年已是第10年。

國際金融市場已顯現裂縫,土耳其貨幣里拉危機和美中貿易戰緊張情勢造成新興市場承受龐大壓力。新興股市連續7個交易日下挫後,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已從1月高點下跌約20%,迄上週三已遁入熊市(空頭市場),主因原料商品價格重挫、匯市動盪,及中國大型科技股財報不如預期;追蹤發展中國家股票表現的富時FTSE新興市場指數上週三一度重挫達2.2%,使該指數自1月高點同樣跌逾20%,進入熊市。20%的跌幅是進入空頭市場的技術上定義。

不論土國情勢如何 新興股市仍艱難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數據最近減弱,意味著中國經濟在今年剩餘時間恐繼續放緩,對新興市場威脅不亞於貿易戰,「不論土耳其情勢如何,新興股市仍普遍艱難」。全球有超過1.9兆美元資金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涵蓋830檔股票,其中33%是中國股票、印度9%、巴西6%、俄羅斯4%。

新興貨幣、債券及原料商品也表現疲弱,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接近貶向「7」字頭,上週三離岸人民幣匯價來到「6.9487」兌一美元,為去(2017)年1月來最低。國際銅價也陷入空頭市場,布蘭特油價更逼近每桶70美元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