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股本忽胖忽瘦 證期局不管嗎?

2018/06/01 06:00

(本報資料照)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不動產租賃業者全銓(8913)靠著大幅現金減資,再高額配發股票股利,創下台股史上首檔每股股票股利高達93.8元的傳奇,即便在1997、1998年風光一時的華碩(2357)、廣達(2382),每股股票股利達10元、15元也只能徒呼負負。

信立走同樣模式

其實不只全銓,上櫃的塑化股信立(4303),2017年3月因處分轉投資大賺15.7億元,結果5月先大幅現金減資72%,股本從7.2億元降至2億元;今年3月14日,信立公告股利,預計配發每股現金股利30元、股票股利25元,但去年信立每股稅後盈餘僅有20.64元。結果信立股價去年現金減資完成時,約120元,今年3月底最高來到238元,漲了將近一倍。

這樣的操作模式很眼熟,幾乎跟全銓一模一樣,前一年先大幅現金減資,降低股本,隔年再大幅增資,玩股本縮小放大的遊戲。國內負責管理上市櫃公司增減資的主管機關為證期局,對這樣的情況似乎無感,僅表示公司辦理現金減資,必須先編列未來一年現金收支情況,只要通過審查即可,其餘只要股東會通過增資或減資,都屬於公司自治範圍,法規無法禁止。

國巨去年減資3成 今年增資2成

現金減資最成功的案例非國巨(2327)莫屬,不過國巨歷經多次減資,包括去年的減資30%,但今年2月下旬公布的股利政策,除了每股現金股利15元之外,還有2元的股票股利,等於國巨去年現金減資30%,降低3成股本,但今年又要把股本膨脹2成。

鴻海既要減資又要募資

還有今年5月中宣布要現金減資2成的鴻海(2317),預計退還股東346億元,卻也在同一天公告要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將籌資270億元,主要目的是償還負債或充實營運資金。

一般來說,減資主要是因現金充裕,沒有其他重大投資,要提升股東權益所做的財務操作,但若前一年減資、隔年又增資,甚至同時宣布減資跟增(募)資,把現金減資當成一種財務操作的工具,難道主管機關真的不該管管嗎?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