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焦點評論》端出真正的牛肉

2018/04/07 06:00

行政院長賴清德(中)上任後致力於解決企業投資的「五缺」問題,希望提高政府效能、掃除阻礙經濟發展的「地雷」,吸引企業在台投資。(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記者鄭琪芳/特稿

近幾年台灣經濟不振,經濟成長率已連續三年低於全球平均,陷入所謂的「悶經濟」,最主要原因就是投資不振,導致台灣長期存在「超額儲蓄」現象,我國超額儲蓄率明顯高於美、日、韓等國。然而,超額儲蓄並非好事,代表民間消費與企業投資不足,短期將導致經濟成長動能減緩,長期甚至可能造成生產力停滯。

台灣的超額儲蓄有多高?根據主計總處資料,一九九○年代,我國超額儲蓄率僅約二%、三%左右,但二○○九年飆升至十%,且二○一三年以來均維持一成以上。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國超額儲蓄率也明顯偏高,二○一六年美國、日本、南韓的超額儲蓄率分別為負一.○九%、三.八七%及八.四九%,均遠低於台灣的十四.一二%。

過去十年我國超額儲蓄明顯擴大,除產業外移之外,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國際經濟前景與國內投資環境等不確定性,導致企業投資意願降低,從資金需求者轉為淨儲蓄者。因此,想要解決超額儲蓄問題,應從促進投資著手,將超額儲蓄導入國內投資,以增加就業並挹注經濟成長動能。

掃除五缺投資地雷

事實上,蔡政府也深知此問題,前閣揆林全任內提出「擴大投資方案」,並推出「前瞻基礎建設」,盼透過強化基礎建設以帶動民間投資;賴揆上任後致力於解決企業投資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才)問題,希望提高政府效能、掃除阻礙經濟發展的「地雷」,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吸引企業在台投資。

不過,近年來各國紛紛出招想要吸引投資,川普政府為達成「美國製造」目標,祭出三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方案;中國國台辦更公布對台三十一項措施,想要擴大磁吸效應,以加速台灣空洞化。

在此情況下,台灣想要吸引投資,除了排除投資障礙,也要提供足夠的投資誘因,但目前政府端出的政策恐怕不太具有吸引力,以「擴大投資方案」為例,所謂的誘因只是土地租金優惠、縮短固定資產耐用年數等,這些只能算是「小菜」,而企業期待的是真正的「牛肉」。